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蓄势蓄力》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立意切题《蓄势蓄力》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句夜看星象尽之。而髀肉复生之感,实托兴于弓剑常新;蓄势蓄力,全在上半。(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引刘拜山语)

【诗例】

古词

卫象

鹊血调弓湿未干,鸊鹈新淬剑花寒。

辽东老将鬓成雪,犹向旄头夜夜看。

【解析】

卫象的这首《古词》,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辽东老将的英武形象。诗的大意是:老将已届暮年,两鬓斑白,但仍壮心不已,豪情似旧。他用鹊血涂染着雕弓,使雕弓常湿不干;用鹈膏擦拭着宝剑,使宝剑寒光闪闪;每到夜晚,他便观看星象,注视着昴星的变化,时刻保持着对敌情的高度警惕和准备痛击犯边之敌的不懈斗志。但是在写法上,诗人却不是这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倒装结构,先于诗的上半“蓄势蓄力”,然后再引出人物,以突出表现老将欲净边尘的勃勃雄心,使整首诗力劲而不露。所谓蓄势蓄力,也就是在诗的前部分积蓄足够的气势和力量,尔后在后部分加以发挥。打比方来说,就是搭箭在弦,引满雕弓,以待一发;就是大雨前乌云密布,万物沉闷,以待一声雷响;就是大江之水在三峡中左奔右突,盘旋翻卷,以待冲出峡口而成汪洋之势。

诗的上半集中描写老将的行动: “鹊血调弓湿未干,鸊鹈新淬剑花寒。”鹊血,寻其诗意当是指用鹊血染弓,以增强其耐拉力,梁简文帝《艳歌篇》有“控弦因鹊血”之句。“鸊鹈”,鸟名,以其油膏涂抹刀剑可以防锈,梁戴暠《度关山》:“剑莹鸊鹈膏。”“淬”犹蘸,这里指涂拭。这两句诗,通过对老将染弓拭剑行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将仍时刻不忘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句中“湿未干”和“新淬”,都说明雕弓和宝剑刚刚涂染擦拭过,而且是常擦常新,非一时兴之所至。这就把老将不老的雄心、旺盛的斗志突现了出来,表明他总是处在戒备状态,随时准备驱驰疆场,挽弓挥剑,一展英雄本色。此种心情,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的心情正复相似,不过“淬剑”比“看剑”更进了一层。诗的下半侧重刻画老将的形象:“辽东老将鬓成雪,犹向旄头夜夜看。”“辽东”,秦置郡名,今辽河以东之地。“辽东老将”指久经征战的边境宿将。“旄头”,星名。《史记·天官书正义》:“昴七星为旄头,胡星,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这两句诗,以老将夜夜看旄头反映出他仍关心边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老将一生戎马,挟刀带剑走过了“旌旗拥万夫”(辛弃疾《鹧鸪天》)的峥嵘岁月,如今已是两鬓如雪,“髀肉复生”。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短歌行》),身虽离开了行伍,心仍不忘军人的神圣职责。一个“犹”字,将老将始终不渝的拳拳报国之心表达了出来。透过下半这两句诗,一个满头白发、举目夜看星斗的老将形象,已经立于纸上了。

这首诗从气格上看,显得遒劲有力,而“蓄势蓄力,全在上半”。首先,在选材上,诗人抓住最能展现老将心理的特有动作,运用略带夸张的笔调进行了描写。要表现老将不甘坐享太平、不忘杀敌报国的心志,如何下笔呢?诗人不是去追述他当年脱手斩得小楼兰的赫赫战功,也没有描写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而是突出写他染弓蘸剑,并强调弓尚未干、剑是新淬,仿佛将军立刻就要驱马出征。这就使老将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给人留下更加鲜明深刻的印象。其次,在布局上,诗人成功地采用了倒装式的结构,先以行动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为下半引出人物总体形象铺平道路。读罢诗的前二句,读者一定会问: 是谁在 “调弓”、“淬剑”?为什么这般高度戒备,雄心勃勃?由此,“辽东老将”的出场也就“马到成功”了。假如没有前二句的描写,没有上半作为积蓄,只是说老将双鬓成雪、夜看旄头,势必显得苍白无力,无以突现老将的雄心壮志。同样道理,如果将“辽东老将”一句提到全诗的开头,也就是按照通常的形式来安排结构,也会使全诗显得平淡乏力,无法收到开篇即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老将雄心不老,不仅仅表现为夜看旄头,一般地想一想而已,更表现为鹊血调弓、鸊鹈淬剑的具体行动上。有了诗的上半,而且只有作为上半,人物的刻画才更生动,全诗的抒情才更有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