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图
元·卫九鼎作
纸本水墨白描
纵九○.八厘米
横三一.八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原无自款印。画幅上半部右边有倪瓒题云:“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能赋已输曹子建,善图惟数卫山人。云林子题卫明铉《洛神图》。戊申。”按戊申为明洪武元年(1368),明铉为卫九鼎之字,故知为九鼎所画。
此图画曹植《洛神赋》词意。以白描画洛水微波灏渺,洛水神女高髻丽服,手执纨扇,徐步于水上,作转身回眸状,衣带飘扬,神情婉转,如赋中所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人物背后,水面空阔,上部以水墨画远处平山一带,丘壑隐现,画法在董源、米芾两家之间。整个画面神韵飞荡,意境空灵,给人以幽深的意趣。
中国仕女画,在六朝时追求窈窕纤丽,到唐代则崇尚丰满之美,宋人仕女又渐趋纤秀。元人一反宋人,追求唐人的意度,但又不完全摆脱宋人影响,故元代仕女造型,大都面部较为丰满,而体态不如唐人之丰腴,自是另一种美的形姿。卫九鼎此画洛神,可谓是元代仕女典型之作,脸形圆润丰满,而体形匀称,于浑圆中显窈窕,意态神情,委婉娴雅,是元代卷轴仕女画中极为少见之佳作。
此图线描运笔细劲飞动,在游丝描与琴弦描之间,有些地方并兼有兰叶描的遗意。疏密相衬,穿插有致,并能以线条笔法的变化,体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兼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中国人物画用笔,唐代以前基本多是圆浑流动的线条。魏晋时有的极细,如春蚕吐丝,人谓之“高古游丝”;唐人笔法多圆劲如铁线;吴道子用笔飞动,笔锋流露如兰叶;宋人线描则刚劲多方折,如楷书运笔,人称折芦描;南宋更趋于阳刚粗犷,如李唐、马远、梁楷等最为典型,其末流则更至筋骨外露。元人如赵孟頫等又一反积习,崇尚含蓄,上追唐人古意,遂开元代人物画用笔之新貌。钱选、赵孟頫、任仁发、王振鹏等都是一时高手。卫九鼎画师王振鹏,而又自具格调。此图用笔也较典型地反映了元代人物画的特色。
此图原为清宫旧藏,钤有乾隆诸玺印。
洛神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