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棘雀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山鹧棘雀图

北宋·黄居寀作

绢本设色

纵九七厘米

横五三·六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居寀在北宋初期画坛是强有力的人物,自太祖、太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太宗尤加眷遇,仍委之搜访名画,诠定品目,一时等辈莫不敛衽”(宋《宣和画谱》卷十七)。究其原因,是由于五代时期南唐、西蜀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未受大规模破坏,加之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绘画得到了较大发展。黄居寀的父亲黄筌应运而起,成为画坛领袖,得其父亲授,黄居寀“画艺敏赡,不让于父”(宋《益州名画录》卷中),“作花竹翎毛,妙得天真;写怪石山景,往往过其父远甚”(《宣和画谱》卷十七)。他们父子都先后得到后蜀、北宋统治者的赏识。

黄居寀作品甚多,《宣和画谱》著录有三百三十二件,但流传至今者仅知有这幅《山鹧棘雀图》,成为黄氏画派花鸟画的硕果仅存者。

《山鹧棘雀图》构图端正、用笔精细、赋色严正。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先作严格的勾勒,然后着色。线条精细秀劲,功力很深。山雀的画法完全继承了其父黄筌的画法,比较黄筌教子画稿《写生珍禽图》,可看出居寀得到严格写生、临摹的训练方法。六只山雀姿态全不相同,远近大小有别,或飞翔空中,或栖定棘枝,或跃然欲下,活泼飞鸣,皆有生意;俯仰伸展之间,神情逼肖,活灵活现。山石和远处的坡脚则采用当时流行的山水画样式,先勾勒皴擦,然后着色,为了和花鸟画法相协调一致也画得精致细密,这是黄筌花鸟画的发展。山鹧是画面主题,置于下部最近处,一尾长翎斜割画面,分截了中间大石的浓重色块,在构图变化上是成功的处理。

很显然,黄居寀的绘画从写生中出。《东斋记事》称“其家多养鹰鹘,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长期的写生和临摹训练带给他真实生动地描绘禽鸟的功力,其准确度不亚于动物标本式的记录,但同时也带给他那难以克服的缺点。这主要表现在景物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失于拼凑感而缺乏有机韵律感。如水和坡岸的关系、山雀与荆棘的关系等。总体设置略见呆滞,景物比例、透视也不十分妥洽。可以看出,当时花鸟画尚未将花鸟与背景的关系处理好,尽管个体和局部刻画已相当出色,但景物的构成处理还比较幼稚。

北宋画院花鸟画风格,到了崔白、吴元瑜有所变革和创新。至北宋末徽宗时代,尽管黄派花鸟画仍居主流地位,但崔、吴变革后的面貌已大为改观,比黄居寀时期灵动而有变化了。

山鹧棘雀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