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流民图

现代·蒋兆和作

纸本设色

纵二○○厘米

横一二二七厘米

藏中国美术馆

“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正如蒋兆和先生所说的那样,打开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即是一群流离失所的苦难民众。这是一幅典型的现实题材的作品,它作于1943年。画家为我们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百态:死亡、饥饿、悲伤、无奈、恐惧、麻木、错乱……他们因为战争和穷苦而逃亡,又因为逃亡而愈发地穷苦。

流民图

画面中的人物有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知识分子;有老人,有青壮年,也有孩子,有男人也有女人,每个人的处境和在遭遇灾难后的反映又各不相同。画家的表现手法与鲁迅笔下的人物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即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展现现实,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苦难:如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绝望,面对饥饿孩子的母亲无奈的乞讨,背负着孩子艰难前行的母亲内心的挣扎;在大人保护下无知幼儿对于轰炸机好奇的张望,饥饿的孩子在面对食物时的复杂而又不加掩饰的心理,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懂得去体恤和安慰大人;经受了苦难,年老的妇女往往相拥而泣、共述悲伤,或从信仰中求得慰藉,而年老男人往往会将苦楚埋在心里,默默承受;壮年的男子失去了以劳动养家糊口的权利;而知识分子则又会对现状和出路有多一份的思考。……画家深入受难地区进行观察,将亲眼目睹的人、事、环境等方方面面的细节真实地记录下来,从现实中提取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以求更为集中地反映现实,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年老妇女特有的三寸金莲,壮年男子手中的农具,以及各个不同人物的眼神表情,每一个情景似乎都可以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而这种“可怕”的真实感使得这幅画被当时日军宪兵勒令禁止展出,可见这件作品与鲁迅的言语一般有着令敌人发憷的力量。

作品以横向的长卷形式展开,既是为了呈现各个典型形象,又像是一行流民从眼前走过,不知是从哪里开始的,也不知道何处是个尽头。为此,画家通过前后人物穿插和对处于远处人物及废墟的白描简写,并略加辅以投影,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整件作品以墨笔勾勒,以淡墨、淡赭石和花青色为主基调,这一方面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服饰的色彩特征,另一方面也造成画面灰沉、阴郁的气氛,纵使人群中偶见的几点红也显得暗淡而全无生气。

此画虽然以中国画传统的毛笔进行创作,但更多的吸收了西画素描的表现方法,即通过用染色和皴擦来表现光影效果以突出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笔墨特征,这与画家学习过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并与徐悲鸿的相识相交不无关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