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跋王禹玉谢翰林学士承旨表本·周必大》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宋〕周必大

翰苑多杂著,故其体不一。某以乾道庚寅岁初忝寓直,凡词头之小者,院吏辄以片纸录旧作,谓之屏风儿。余笑曰:“此陶穀所谓‘一生依本画葫芦’。”今观王岐公谢承旨表稿,亦连别本,殆屏风之类矣。其词谓“由西掖入北门,行将二纪”,又云“鼎圣历之肇新,顾藩麾之屡易”,则为张文定公安道无疑。然“闳博燕闲,浮鳌宣精”等语,岐公表实用之,文体大略亦相类。二公盖同直者,顾不嫌于同,此前辈广大规模也。

淳熙戊戌十月十四日。

——《益公题跋》

〔注释〕 王禹玉:王珪,字禹玉,宋华阳人。累官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岐国公。 翰苑:指翰林学士院,其学士负责在内朝替皇帝起草诏旨、文书。杂著:起草的文书有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内容各异,故用杂著形容它。 乾道:南宋孝宗年号。寓直:入宿值班。翰林学士要定期入宿学士院值班,以备皇帝命令,起草文书。 词头:起草文书的内容提要,和昔日公牍中的“要由”差不多。 陶穀:陶穀字秀实,宋初曾任翰林学士承旨。依本画葫芦:比喻摹仿别人,毫无自创。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记有此事:陶穀精于文翰,久在翰林院供职。意谓可升任宰相。于是示意他的党羽向宋太祖推荐,“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别本:另一段纸头。 张文定公安道:张方平,字安道,宋神宗时累官参知政事,卒谥文定。 规模:榜样。

陶穀人品不高,又曾历仕数朝,节操有亏,宋太祖赵匡胤本来就有点看不起他。而陶穀没有自知之明,自恃在翰苑多年效力,颇有功劳,便想当宰相了。怎料赵匡胤毫不客气,讥讽他多年功绩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的营生。由此也可看出,翰林学士们起草诏旨时的互抄陈词,拼凑了事的习惯,在宋初便已经常见了。然而其中抄袭的方法,常用的惯例,却是周必大这篇题跋才详细揭露出来。原来猗欤盛哉的皇帝诏谕,却是这样马虎弄出来的,读之可发一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