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祸兮福兮》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11)。不自见,故明(12);不自是(13),故彰;不自伐(14),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1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16)。(二十二章)
上士(17)闻道,勤(18)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19);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20)。故建言(21)有之:明道若昧(22),进道若退,夷(23)道若颣(24),上德若谷(25),大白若辱(26),广德若不足,建(27)德若偷(28),质真(29)若渝(30),大方无隅(31),大器(32)晚成,大音希(33)声,大象(34)无形。道隐无名(35)。夫唯道,善贷且成(36)。(四十一章)
祸兮,福之所倚(37);福兮,祸之所伏(38)。孰知其极(39)?其无正(40)。正复为奇(41),善复为妖(42)。人之迷,其日固久(43)。是以圣人方(44)而不割(45),廉(46)而不刿(47),直而不肆(48),光而不耀(49)。(五十八章)
其安(50)易持(51),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52),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六十四章)
天之道(54),其犹张弓(55)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56),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57)国之垢(58),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59),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


【注释】斯:则,就。
恶:丑,长得难看。
已:表确定语气。
形:这里指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
盈:通“呈”,呈现。
音声:乐器奏出来的声音和人唱出来的声音。
曲则全:委曲反而能保全。
枉则直:弯曲反而能伸直。
敝:破旧,坏。
执一:守身,洁身自爱。执,坚守。一,指自身。
(11)式:标准,表率。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我表现,反而更能显出自己。
(13)是:正确。这里是认为正确的意思。
(14)伐:与下面的“矜”都是夸耀的意思。
(15)长(zhǎng):长进。
(16)诚全而归之:意思是,如果能够按照古语去做,那么,保全自身的效验确实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之,指这样做的人。
(17)士:在先秦原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老子把这些人按照对“道”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分为上、中、下三等。
(18)勤:努力,尽心尽力。
(19)若存若亡:指将信将疑,迷惑不解。
(20)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意思是,因为“道”和具体的事物不同,它微妙难识,隐藏在现象背后,因而总是被一些浅薄的人嘲笑。
(21)建言:立言,也就是著书立说。这里泛指老子之前的古书。
(22)昧:暗。
(23)夷:平。
(24)颣(lèi):丝线上的疙瘩。这里是不平的意思。
(25)上德若谷:高尚的德像凹下的山谷。
(26)辱:污垢。
(27)建:通“健”,刚健。
(28)偷:苟且,懈怠,松懈疲弱。
(29)质真:纯真的德。质,诚信。真,即“德”。
(30)渝:改变。这里有背弃的意思。
(31)隅:角。
(32)大器:指大用之才,全才。器,才能。
(33)希:通“稀”,少,这里指声音很小。
(34)象:形象。
(35)道隐无名:大道就像大音、大象一样,无声无形,就好像隐藏起来了,所以人的感官无法把握它,因此也无法给它命名。隐,隐藏。名,名称。
(36)善贷且成:善于辅助万物并使它完成。贷,施与。成,成就,成全。
(37)倚:依靠。
(38)伏:隐伏。
(39)极:终极,究竟。
(40)无正:没有定准。正,准则。
(41)奇(jī):邪。
(42)妖:不善,恶。
(43)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对于正邪、善恶可以相互转化的迷惑已经很久了。
(44)方:方正。
(45)割:伤。
(46)廉:棱角。
(47)刿:刺伤,划伤。
(48)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
(49)耀:炫耀。
(50)安:安定,稳定。
(51)持:保持。
(52)泮(pàn):融解,消解。
(53)累土:一筐土。累,通“蔂”,装土的筐子。
(54)天之道:自然的规律。
(55)张弓:给弓上弦。
(56)胜:超过。
(57)受:承受。
(58)垢:通“诟”,耻辱。
(59)不祥,灾祸。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立而包含,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相互对立而随顺。(二章)
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所以,“圣人”坚守“道”,并把它作为行事的准则和天下的表率。不自我显示,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有长进。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等话,哪里能是假话呢?它实实在在是能够做到的。(二十二章)
上等士人听见“道”的道理,就努力实施;中等士人听见“道”的道理,有时相信,有时怀疑;下等士人听见“道”的道理,就大加嘲笑。不被嘲笑,就算不上真正的“道”了。所以古来通常有这样的说法:明显的“道”,好像很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山谷;最洁白的好像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诚实的“德”,好像背弃;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最重的器物总是最后才完成;最大的乐声听起来反而少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体。“道”隐微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而且成就万物。(四十一章)
灾祸啊,幸福正依傍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也正隐藏在它之中。谁知道它们的终极?它们并没有一个定准。正可能随时转变为邪,善可能随时转变为恶。人们对此迷惑不解,已经有很长的时日了。所以有“道”的圣人方正但不伤人,锐利但不至于把人刺伤,直率却不至于冲撞冒犯别人,明亮但不显得刺眼。(五十八章)
事物稳定时就容易掌握,事物还没有出现变化的迹象时,容易打主意;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还微小时容易打散。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就把它做好,要在混乱还没有产生时就把它治理好。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土开始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就失败;如果在事情要完成的时候也能像事情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六十四章)
自然的法则,岂不像弓拉开了弦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拈起来一点;弦长有多余的,就加以减少,不足的则加以补充。自然的规则,是减少有余的,用来补充不足的。人类社会的现实法则,就不是这样了,它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如此。(七十七章)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水。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的人没有不懂这个道理的,但是没有人能够遵循它。因此有“道”的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这才能叫做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难,这才配做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却像是反面的话一样。(七十八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