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曹刿论战》全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桓公由于鲁国曾经帮助过公子纠和他争夺王位,因此发动了一场攻打鲁国的战争。这就是春秋时代所谓的长勺之战。这次战役,强大的齐国反而被弱小的鲁国打败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左传》的记载,突出地说明了鲁国之所以战胜的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卓越的人物,他就是曹刿。

曹刿前人多认为就是曹沬,但说法不一。《史记·刺客列传》曾记载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时,曹沬以匕首劫持齐桓公归还侵鲁土地的故事,写得虎虎有生气,与《左传》所写的曹刿的气概非常逼似。“刿”与“沬”音相近,极可能是同一人。《左传》、《公羊传》、《榖梁传》、《管子》、《荀子》、《战国策》、《国语》、《史记》等书所载齐鲁之事,互有不合处,疑窦不少。看来曹刿(曹沬)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史家之笔与民间传说交糅在一起的。这些情况说明,曹刿确实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齐军压境,鲁庄公准备迎战的关键时刻,曹刿请求见庄公。在这之前,曹刿的乡人曾劝阻他说:“让那些肉食者去考虑对策吧!你何必参与进去呢?”“肉食者”为习语,是当时人们对权贵的代称。不说当官的而说成是“食肉的”,本身就很有点嘲讽的味道。乡人的看法当然是消极的,反映了当时的世俗之见,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完全合拍;同时也透露了一般人民与权贵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这就为鲁国能否抵御齐国的入侵投下了一束阴影。对此,曹刿开门见山地指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充分表达了他对那些尸位素餐、误国偾事的权贵们的蔑视。在当时那是很少有人敢于这样说的。这说明曹刿是一个热血男儿,在国家危难之机,敢于挺身而出,献策出力。曹刿的态度显然很积极,与乡人之说是大相径庭的。文章起笔陡峭,显得跌宕有力,轩昂不群。

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得既条理分明,又错落有致。曹刿劈头先问:凭什么条件进行这场战争?从战略上来讲,这个提问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庄公接连回答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是对贵族统治阶级来说的。第二个条件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玉帛,皆祭神之物。这是对天地神灵而言。这两条都被曹刿否定了。只有第三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才得到了曹刿的肯定。如果冤案太多,怨声载道,不能取信于民,怎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所以民心的向背,至关重要。曹刿的注意力只集中到人民的身上,这是很了不起的见解。对话显示了曹刿与庄公见识之高低,使“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的观点得到了具体的验证。这说明曹刿参与这次战役该有多么重要!

曹刿不仅勇于提出意见,而且积极要求参战。这就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血肉饱满,奕奕动人。在交战中,曹刿两次阻止了庄公的轻举妄动;而当认为“可矣”之时,才让庄公击鼓冲锋或追逐败退之敌。然而文章只有可、否之辞,只言其然,不言其所以然。这是因为在紧张的战斗中,无暇多言;因而巧妙地形成了“悬念”,为下文的释疑解惑埋下了伏笔。这段文字,只是通过曹刿短促的语句和敏捷的动作,就生动地勾勒了人物的特征,渲染了战争的气氛。剪裁精当,笔墨可谓精练之极。

直到战斗结束,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庄公的懵懂,肉食者之不能远谋,与曹刿的精明机智更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刿对庄公的解答,是这次战役之所以取胜的最好总结和说明。这画龙点睛之处,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总之,士气和战机,在军事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乘“彼竭”之虚,奋“我盈”之威,故能克敌致胜。同时,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方可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曹刿仔细观察到齐军败退时“旗靡辙乱”的情景后,才让庄公乘胜追击。兵不厌诈,在战争中必须高度警惕,慎重从事。结合取信于民、得到人民支持的先决条件,可以看出,曹刿的战略思想确有指导意义。曹刿的解说头头是道,娓娓动听,语气舒缓而充沛,反衬了前段行文节奏之短促,而与战后宽松的环境和喜悦的心情完全吻合。韩愈有言:“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左传》的文字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个特点。

本文有叙有议,叙中有议,议中有叙,相得益彰。全文只有二百二十余字,记叙了一桩有始有末的战争故事,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思想,这是很不容易的。“曹刿论战”这个题目是《古文观止》的编者加上去的,很有道理。因为它始终以曹刿的言论贯穿全文,中心突出,桴鼓相应,无一处无照应,无一处有破绽。

〔注〕间(jiàn见):参与。牺牲:祭祀时供献的猪牛羊。信:诚。谓祭祀必以诚。孚(fú福):取信于人。情:实情。忠之属:此谓尽心于民的一类事情。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