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紫鹃原是《红楼梦》中贾母身边的一个三等丫头(疑鹦哥就是紫鹃)。林黛玉初到贾府时,带来一个年老的奶娘王嬷嬷和一个十岁小丫头雪雁。贾母料黛玉都不遂心省力,便将紫鹃给了黛玉。紫鹃聪慧诚朴,自从跟从黛玉以后,就一心一意服侍照料。黛玉体弱多病,紫鹃侍汤奉药,忠心护理,问寒问暖,任劳任怨。黛玉虽系贾母的外孙女,但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姊妹,孑然一身,寄人篱下,难免有孤苦伶仃之悲,紫鹃婉言劝解,给了她同情和温暖。就这样,二人形影不离,相依为命,渐渐地从主仆关系发展为手足情谊。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与宝玉萌生着爱情,但迫于封建礼教的“男女大防”,无法直接大胆地吐露情愫,更无法实现自由婚姻;紫鹃冷眼旁观,了如指掌,暗地里为他们焦急,竭力想玉成其事。为了试探宝玉的真心,有一次,紫鹃竟冒大不韪,编了一个林家明年要来接黛玉回苏州去的谎话,害得宝玉呆病大发,闹得死去活来,也害得紫鹃自己受到贾母、王夫人等深深的谴责。但紫鹃并不介意,使她放心的是,宝玉毕竟把她的戏言当作真情,可见他爱黛玉的心是真实可靠的。她把这一情况告诉黛玉,而且不嫌冒昧,进了一番忠言: “我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你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子后丢在脖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一席话,分析封建婚姻对女性的摧残,分析黛玉所处的环境的险恶,分析争取美满婚姻的机不可失,都句句语无虚发,真是至理至情之文,披肝沥胆之言,可与《出师表》《陈情表》互读。难怪黛玉听了要柔肠寸断大为感动,一夜流泪。

如果说, 《红楼梦》前八十回塑造了一个纯洁诚挚的丫头紫鹃,那末后四十回续书中的紫鹃,她的性格发展了,升华了。她变得更坚强、更执着、更深情了。

宝玉择偶问题到了最后摊牌时,贾府主子们从封建主义的根本利益出发。只能择取下策,即蒙骗痴呆昏迷的宝玉,隐瞒孤立无援的黛玉,施了一个调包计,让宝玉与宝钗结婚,并要使唤紫鹃去当伴娘。在这关键时刻,主子的命令就是“圣旨”。但紫鹃毅然严辞拒绝,冒死抗命。黛玉在气息奄奄时,说了一句由衷之言: “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又说, “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起,不想我………”是的,黛玉与紫鹃在多年的相处中互相怜悯,同情,理解,支持,终于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超越了一般的主仆关系,这是难能可贵的。

严酷的现实教育了紫鹃。她目睹贾府主子们对黛玉这个孤女如此冷酷无情,于是看透世态炎凉,人情纸薄。她不能理解贾母等人, “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她也不能理解宝玉, “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尽管宝玉结婚以后,百般向紫鹃解释、抚慰,请求她的谅解,但紫鹃始终冷冷淡淡,孤居独宿,一直不肯宽恕宝玉。有一次,宝玉又想去赔个不是,走到紫鹃窗下,央求开门说话,但紫鹃始终坚拒不开。最后宝玉只得长叹一声,说道: “罢了,罢了,我今生今世也难剖白这个心了,惟有老天知道罢了!”我认为,《红楼梦》这样写法,比越剧《哭灵》一场宝玉与紫鹃对唱一段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也更加重了悲剧气氛。其实,紫鹃并没有误解宝玉,也并不想借此来惩罚宝玉,但她对这个面临着的社会却已经彻底绝望,所以她不希望从温语中求得和解,重新言归于好。这恐怕也是宝玉大彻大悟,终于悬崖撒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紫鹃的结局,续书作者把她安排为“把一片酸热之心一时冰冷了”,最后陪伴四姑娘惜春出家为尼,葬送自己的青春。这也是一个比较合情合理的归宿。应该看到在那个时代,一个弱女子别无选择。她的这一行动,说明对黛玉的友情付出代价,也是对“吃人的筵席”提出控诉!

《红楼梦》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人物。紫鹃的才貌并不出众,但是她的特点是赤胆忠心,矢志不渝,感情专一,百折不回。有人说,紫鹃是封建社会的义仆。这种论调是不能令人心服的。如果她真的忠于封建主义,那末作为一个奴婢就应该无条件服从。黛玉死了,主人另有派遣,改换门庭,另投新主,这也算不得什么少情薄义。可是她却像杜鹃鸟那样,坚贞不二,一心怀念着黛玉,用眼泪和悲啼来报答黛玉对她的深情。由此看来,她的内心深处是有是非界限的。她支持正义,向往自由,追求理想;而憎恨厌恶的是冷酷无情的世态人情。紫鹃不愧为一个有头脑、有节操、有美德的女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