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简友物品已经很少了,比如衣服包包鞋子,可还是有很多书籍,很难丢弃,明明不看,但就是下不去手。
你会发现,断舍离也好,人生也好,所有纠结都有一个共性:
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为什么呢?
知道做不到,其实就是不知道。
这样还不如不知道,不知道做不到,还能安慰自己。但是你知道了就麻烦了,做不到就会自责,不自责也会有男朋友、老公、孩子来指责。
一件东西难以丢弃,你就一定还需要它。
也许理智上你感觉不需要了,但精神是需要的。
丢不掉书,是因为你潜意识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所以还需要很多书来学习。
这是和人的求知欲有关的。有的人很开心:我没有书啊,我丢起书来可快了。那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不求上进,未必是解脱了,真的不需要书。
丢不掉书的,舍不得的,大部分都是求知欲旺盛的人。
因为对精神成长的要求比较高,总是觉得不满足,所以把书留下,期待能继续成长。
而舍弃的办法很简单:继续提高自己。
上了初中,小学的书就不用了。上了大学,中学的书就不用了。就这么简单。
你之所以还留着那么多书,是因为你还没毕业,还不专业,所以还需要。
以我自己为例,我研究极简,实践极简,一开始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书,但慢慢就少了:因为有些书写得比较浅显,适合入门,我现在不需要了;因为一些书的观点我并不认可,也不需要了。
退而求其次,即使你还需要,也完全可以捐出去,不需要留在家里。一来腾出空间,二来让更需要的人把物品用起来。三来呢,你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买得到。
所以,让书走吧,用知识滋养更需要的人。这便是功德。
我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书籍多的时候也有近千册,经过断舍离之后还有200多本,一直陪伴我多年。近来决心将书籍再进行一次精简,原则是:有电子书的,一律精简;写得不如我好的,一律精简;内容熟稔于心的,一律精简。
或卖或送之后,还剩下这10本:
1.《直视骄阳》
这是著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的一本书,我是很喜欢存在主义的,也研究了几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死亡。他的著作还有《当尼采哭泣》。
2.《与哲学家谈快乐》
人生是为了追求快乐,那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随心所欲吗?是自由吗?是奉献吗?哲学家的观点不一定适合你,但这群地球上最有智慧的人至少会给你一些启发。
3.《生活的哲学》
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发问,可以看看这本书。
4.《大问题》
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意义?什么是完美的制度?这本书唯一的缺点是不容易读,虽然已经尽量通俗化了。
5.《小家越住越大1》
如果你有机会装修房子或者改造房子的话,这本书会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不建议购买第二册。
6.《美在举手投足间》
日本禅师所著。我读过很多教人如何生活的书,这一本完全没有说教的意味,娓娓道来,如沐春风,也许和作者的修行功夫有关。
7.《日本人妻幸福生活秘籍244招》
怎么做料理?怎么清洗?怎么打扫?怎么叠衣服?地毯有了压痕怎么处理?全是生活小妙招,这些东西在网上也能找到,这是一本大全。缺点是略贵。
8.《团体心理治疗》
依然是欧文·亚隆的巨著,团体心理治疗的教科书。什么是团体心理治疗?就是一群人参与的,最简单的如团建拓展等。
9.《究竟真实》
傅佩荣先生解读《道德经》的一本书。我之所以还留着它,是因为一直没看完,看完了也许就舍了,去读原本了。
10.《圣经》
弟子是基督徒,送我一本《圣经》,有机会需好好拜读一番。
此次精简之后,以后买一本出一本,保持10本书籍,不再增加,也许有一天,只留3本书或者1本书。
有没有知识,也许在于读了多少书;
但有没有文化和修养,绝对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
而在于你有没有真心相信的东西,心中有没有善良,有没有同情心,有没有爱。
或者像孟子说的,有没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