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挑一些重担,少来一些推诿
一个人所肩负的责任越大、担子越重,能力提升的也就越快。
一个人所肩负的责任越大、担子越重,能力提升的也就越快。所以,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多挑一些重担不会让自己吃亏,相反,还能因此获得一次提升能力的机会。其实,这也是现代管理学上所提倡的“重担主义”的精髓。
“重担主义”认为,通过将60公斤的担子交给一个仅能挑起50公斤担子的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虽然这个人的目标超出了所能胜任的程度,并因此实现起来充满困难,但一定的难度恰是开发一个人潜能必不可少的动力。
当你的上司或领导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时,往往是重用你的开始,这时候,你非但不能推诿,反而应当主动地承担。
李成江与黄显培同时从一所学校毕业,又同时来到了上海的莱斯利公司任职。李成江平时能说会道,深得领导欢心,相比之下,黄显培就显得有些木讷,也很少像李成江一样去找领导“谈心”。
两年后,李成江已经成了销售主管,黄显培却还是一个专员。对此,黄显培也没有太多抱怨,依旧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2008年,莱斯利公司准备大举进军全国,可是,上海附近的安徽市场却迟迟打不开,一时间,急坏了莱斯利的高层领导。
一连几任的销售经理都没有完成任务,因此,公司不得不考虑从内部外派一个人负责安徽的销售工作,李成江自然成了首选。可是,当李成江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安徽市场发展不起来与地区经济发展有关时,他便产生了推掉任务的念头。
莱斯利的总经理找到李成江,询问他是否能到安徽任职,李成江却对总经理说:“眼下我还有几个大客户的单子没有结算完成,恐怕无法到安徽任职。”总经理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对他说:“你把黄显培叫来吧!我看这事也只有他能做了。”
黄显培很快来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当总经理说完有意调他到安徽工作时,黄显培立刻回答道:“我坚决服从公司的决定,愿意到安徽工作。”
总经理看他回答的很干脆,接着又笑呵呵地说道:“小黄啊!你可知道,去安徽可不比在总部,那可是个苦差事,已经有几任经理都没有做好了。”
黄显培坚定地回答:“我很清楚此行的困难,但正因如此,我才一定要去,因为我觉得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才越能磨练自己、提升自己。”
总经理说道:“我没有看错人,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两年后,黄显培所在的安徽地区的销售业绩已经名列公司前茅,他也很快被提升为公司总部的销售总监。而此时,李成江因为在工作中总是推诿、扯皮而被公司淘汰了。
黄显培与李成江从同一所学校走出来,又同时加入同一家公司,在能力上,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但几年后,他们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境遇。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差别就在黄显培敢于挑重担,明知困难重重也义无反顾,而李成江却知难而退,不断地推诿。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推诿重担,就永远也担不起重任;相反,只有多挑一些重担,才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一些。
多挑一些重担,不仅是一名员工提升能力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1955年至1965年,日本迎来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春天,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带动了家电和电机工业的发展,东芝电气公司在这股发展浪潮里规模急剧扩张。直到1961年,孕育已久的危机终于爆发了。由于盲目地过度投资和市场的饱和,公司的业绩陡然下降。
东芝株式会社的社长石坂泰三对此忧心忡忡,石坂认定,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东芝将毫无希望。那么由谁来担此重任呢?这时他想起了一个人——士光敏夫。
当士光敏夫出任赤字累累的东芝公司的总经理时,已经69岁了。他完全可以拒绝这个差事,让自己安度晚年,因为,如果这次拯救东芝失败,将使自己的名声极大受损。但敢于挑重担、乐于挑重担的观念已经深入士光敏夫的骨髓。他认为,挑重担,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光荣。
上任伊始士光敏夫便向职工们提出自己的要求:“要具有向总经理挑战的勇气”,“总经理办公室的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着的”,“一般职工要三倍地努力,负责人则应十倍地努力”。
在士光敏夫的努力下,仅仅用了七年多时间,在1972年,东芝公司的销售额高达29.2亿美元,跃升世界最大工业公司排行榜的第56位,利润额5730万美元,彻底摆脱了亏损局面。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曾说:“要说有秘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一个勇于挑重担的人都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们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时刻都让自己多干活、少闲着。其实这也正是士光敏夫成功的秘诀。胜任新的任务,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更新。同样,只有经得起压力和磨难,勇挑重担的员工才不会被淘汰,才有可能走向人生的成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