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旦攀比,就失去了快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青少年一旦攀比,就失去了快乐

人是群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就有比较,于是,人们就滋生了好胜心、攀比心。当自己的现状比周围的人差时,就会产生一种想超过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促使我们不断努力和进步,但如果这种心理变成了盲目攀比,就会变成一种不务实际的心理焦虑,就等于为自己设置了障碍。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摒弃攀比心理,才会活出自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无为而治,就是让人放下攀比之心。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不攀比而无所不能。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下攀比之心。因为有了攀比之心,人们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做事,会变成大致相同的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才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以不攀比之心去做,会做得很好,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的确,攀比之风开始出现在青少年朋友们中间,有这样一些孩子,为了表现自己,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引人注目,例如用奇怪的发型来引人注目,本该努力学习的年纪,却一味地追赶时髦,盲目崇拜偶像,显示自己,也模仿明星的生活方式。

11岁的米米长得很漂亮,弹得一手好钢琴,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但是,她也是个十分“奢侈”的孩子,衣服不是“耐克”的就是“阿迪达斯”的,总之,从头到脚都是名牌。有时父母给她买的不是名牌的衣服,不管多好看,她都一概不穿,还为此哭闹了很多次。

父母对她这点十分头疼,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如此热衷于名牌,而米米的回答就是:“让我穿这些,我怎么出去见人啊?我的同学都穿名牌,我要是没有,人家会笑话我的。我不穿,要不我就不去上学。”

不仅如此,米米还“逼”着爸爸给她买手机和高档自行车,原因也是“同学都有”。

其实,米米不是一个特例,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他们从小就穿名牌衣服、吃优质食品、玩高档玩具,于是,进入学校的他们便学会了互相攀比。

的确,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但其实,这种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管你比得过别人,还是比不过别人,你的生活、你的现状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你既得不到别人的财产,也不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所以,请停止无谓的攀比,不要给自己徒增烦恼。

心灵启示

每个人都有一些消极心理,攀比就是其中之一。攀比就是一种“人有我也要有,人好我要更好”的比较心理,它隐含着竞争、好胜的心理成分。

青少年朋友们,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好心理调节:

1.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这是一种调节心理的强有力的技巧,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增强对事件的承受能力。具体方法为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来鼓励自己。比如,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你也可以在心中对自己说“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话,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2.快乐让你远离攀比

生活中,有痛苦也有快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善于发现快乐的点滴。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忌妒之中。

总之,攀比是一把利剑,这把利剑不会伤到别人,只会伤害自己。它刺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损害的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人们在没有原则没有意义的盲目比较中导致心理失衡,胃口越来越大,追求越来越多,越发不满足。如果你能放下攀比这副枷锁,活出真实的自我,那么,快乐就会如影随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