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找话题,才有的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巧找话题,才有的聊

有不少的女人曾经给我发来求助,表达她们的困惑:为什么在社交场合,有的女人总是能找到话题,总感觉到她们有很多可以和别人聊的内容?只要有她们在的场合,总是不会冷场。为什么我却和别人没的聊?甚至刚刚聊起一个话题,聊了几句后,就不知道该聊什么了。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位善于聊天的女人,那是比较幸运的;如果你碰巧遇到的都是善于言辞、话题很多的女人,无疑也是幸运的。而恰巧就是在有些场合,特别是正式的场合,如果对方偏偏不善言谈,沉默寡言,你该如何打破沉默,侃侃而谈?这就需要我们巧妙找好话题。

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人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常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

如何寻找话题激发共同兴奋点?首先,谈话要看清对象。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有一次,他带着几名学生出外讲学,一路上十分艰辛。这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因为走累了,所以停下来准备吃点东西。突然,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农夫家的麦苗。农夫很生气,上前抓住了马,把马扣下来。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一向以能言善辩著称于世。他想这正是表现才华的时候,于是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但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上天入地的大道理,农夫根本都听不懂,因此不理他。

有一名刚跟随孔子没有多长时间的新学生,见子贡和农夫僵持不下,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他的这番话,觉得有些道理,责怪消释了许多,于是把马还给了孔子。这时旁边围观的农夫互相议论说:“这个书生说得话还不错,哪像刚才那个人,一点口才也没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必须看对象,对“人”下药,否则,就算你再能言善辩,如果别人听不懂,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某青年自学钢琴多年却不得要领,他准备向一位专业人士学艺。为了博得这位老师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对这位老师作了深入的调查。他了解到这位老师对书法非常感兴趣,于是开始临时抱佛脚,刻意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一见面,老师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青年还没开口,就有了送客的意思。这时青年不失时机地拿起了他桌子上刚写好的书法作品,一边看一边说道:“您这幅墨宝雄劲有力,真是好书法啊!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的字体吧?”听了青年人的话,老师的态度立即大转变,又是给青年让座,又是给他倒茶,热情得无以复加不说,还满面笑容地说:“小伙子,你对这方面也感兴趣呀!”青年听到这里,知道有戏了,开始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这位老师精神大振,二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终于,他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并心甘情愿地把一生技艺倾囊相授。

这位青年之所以最后赢得了老师的青睐并将其技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就在于他找到了和老师交流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老师的兴趣点,是引子。只有打开了老师的话匣子,他才能有机会让老师进一步认识到他对这个专业的精通,从而打动了老师。可见,找准共同的话题是进一步深入交流的基础。

特别是在面对众多的陌生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围绕着自己喜欢的话题侃侃而谈,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往往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只有共同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才能畅所欲言。

如果你想托陌生人办事儿时,那就必须在缩短彼此的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借助媒介物是不错的选择。如对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的东西产生兴趣,可以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好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通过媒介物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和陌生人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是虚怀若谷,共同探讨。

语言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语言的艺术,如何与人交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尊重对方是进行成功谈话的前提条件。当然了,同时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谈话技巧。不论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场所,良好的沟通都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有了良好的沟通才有机会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1.谈话要看对象

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合作的程序。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地位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都有不同的语言和习惯。因此,在交谈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应当有所不同,这样大家才能感到都是“自己人”,否则便会产生无形的隔阂。比如:你不要对未婚青年谈育婴问题,不要和艺术家谈理财,不要和残疾人谈运动等。如果你缺少广博的知识和控制谈话的能力,你可试着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他的兴趣所在,让他对自己有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等等。一般说来,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多是他知识储备中的精华部分。即使你原无此兴趣和爱好,又何妨不听一听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呢,而且说不定你就会对这些爱好产生兴趣。

提问是引导话题、展开谈话或话题的一个好方法。发问首先应注意内容,不要问对方难于应对的问题。如超乎对方知识水平的技术问题等;也不应询问对方难于启齿的隐私,以及大家都忌讳的问题等。其次是注意发问的方式。查户口式的一问一答只能窒息友善的氛围。比如来了一位东北客人,你若这样问:“你是东北人吧?”“你刚到北京吧?”“东北比北京冷吧?”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回答“是”。这不能怪客人不健谈,而是这种笨拙的发问也至多能回答到这个程度。如果你换一种问法:“这次到北京有什么新的感触?”“东北现在建设得怎么样?有什么新闻?”对方不但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鲜事,还会使客人能充分叙述自己的感受而使气氛自然融洽。

如果你提的问题对方一时回答不上来,或不愿回答,不宜生硬地追问或跳跃式地乱问,要善于调换话题。如果对方仅仅是因为羞怯而不爱谈话,你就应先问点无关的事,比如问问他工作的情况或学习的情况,等紧张的空气缓和了,再把话题纳入正轨。

2.找到共同的语言

有一句话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半句都多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交谈的。那么如何与对方实现语言同步呢?这就需要把握对方的语言特点,然后用特点相同或相似的语言与之沟通,就能产生很强的语言感召力。

3.学会闲扯

“闲扯”是与人交谈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一个人不善言谈,大多是不知道怎样抓住谈话时机,找到合适的话题。挑对说话的时机,就要了解别人的感觉。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抱着“说得不好也不要紧”的态度,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说,是有可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所以,闲扯并不需要才智,只要“扯”得愉快就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