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好人与坏人:好人难当,坏人不会改好
好人难当,坏人不会改好
分辨好人与坏人,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我们便是在这种辨认下长大的。人们总是喜欢通过分类廓清面前的情势,贴好标签,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找一张安全地图。从理论上来讲,谁都不愿意跟“坏人”做朋友,都喜欢与“好人”为伍。然而,当孩子们听到“坏人”也有朋友的时候,就非常奇怪,为什么“坏人”也会有朋友呢?季羡林先生十分肯定地说:“‘坏人’也有朋友,他们的朋友也是‘坏人’,‘坏人’们往往是成群结队、呼啸而聚、狼啸而散的。”又说:“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人性本恶
早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之一荀子,曾经提出“人性本恶”的理论。他反对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有天然潜在的欲望。一个孩童在没有受教育前,饥饿的时候会本能地去争抢食物,绝不会考虑把食物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人。正因为如此,人是需要教化的,不断学习礼仪,才能培养他的道德责任感。
季羡林先生认为,世界上有些人不存在道德感,他们依照天性的恶发展下去,一直都是坏人。他就曾经的遭遇得出一个结论:“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
因为坏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坏人,所以即使做了泯灭良知的坏事,也如同做了好事一般沾沾自喜。并且,这世界上有些坏人谎话连篇,坑蒙拐骗,在好人群里游刃有余,致使好人们无法对付他们,连连上当受骗,往往不知情地听命于他们。
另外有一些坏人隐藏得十分巧妙,让人看不出他们是坏人,还以为是好人。这样的坏人常用小恩小惠拉拢人,以许诺暗示的利益引诱人,让一些心怀期望的老实人走向堕落的深渊。这样的坏人狡猾奸诈,比那些抢劫凶杀的人更加邪恶。
季羡林先生说,这些坏人不仅狡诈,而且缺乏一种天然的悲悯之心,他们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坏人,既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恶行,又怎么会改好呢?这些坏人继续伪装,混迹在好人中,戴着虚伪的面具,做所谓的“好人”。
好人难当
什么是真正的好人?季羡林先生说,好人的心里永远有一条不能越过的底线,有一把不会弯曲的标尺,他们不屈服于坏人的淫威,耻于收受坏人的恩惠。就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良心,有着大丈夫的气度。
无论在和平的年代,还是在动乱的时代,好人都不容易当。和平年代人们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不被物质所腐蚀,不被繁华所迷惑,坚守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的好习惯,不跟随他人一起堕落,这样才算是一个好人。
季老认为,坏人是呈现人性弱点的一面镜子,它会暴露出人类的许多劣根性。而好人做错事会受到良心谴责,会反省自身,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所以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分辨出好人和坏人。因为坏人不愿意改好,好人则努力一直做好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