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应该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为良好的习惯去培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人们应该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为良好的习惯去培土。

在香港有个笑话:一个正在逃避警察追捕的小偷,在一个垃圾桶前停住了。原来他将包里的东西取出后准备扔掉包,正在考虑自己偷来的这个包是属于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或许在香港,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与时尚无关,与道德无关。这也是香港人长期为好习惯培土的结果。

不仅在香港,在日本也是如此。几位中国客人来到日本的一家餐馆吃饭,在门口把鞋子脱了走进屋内,认为这就符合日本人的习惯了。可是,随后来了一位日本妇女,只见她弯下腰,把中国客人脱的鞋子一双双鞋尖朝外整齐地放好,然后才走进屋用餐。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意义却不简单。它告诉我们的:在日本人看来,生活是不允许有一点杂乱的,生活在垃圾堆里,自己也就成了垃圾。所以,必须随时随地保持干净和整洁。这就是日本人的习惯,也是传统,是多少人用多少年约定成俗的共识。

培土的工作很具体,很重要。一个人不能在蛋还没有孵出来的时候,就开始计算自己何时能拥有一个鸡场。一个农民也不能仅仅因为有了几亩地就说自己有粮食了。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现实。将可能变为现实的途径,必须是辛勤地耕耘,适时地播种,精心地护理,给庄稼持续地补充养分。习惯也一样,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光大,需要精心去培土和呵护。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谈到她的成功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会去刷牙,这是习惯。她讲得多么在理。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像洗脸刷牙那样自觉自愿、那样雷打不动地维持良好习惯,才是高尚的人。

威廉·詹姆斯说过三句精辟的话。第一句是:“要养成一个新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坚决,尽量强烈。”就像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要启动一个停着的马达,要克服的阻力比它运动时的要大;如果要运动着的马达倒转,需要做的功更大。

第二句是:“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新习惯在你生活中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为什么要这样?詹姆斯解释说,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经过许多次才绕上去的还要多。

第三句是:“每一步朝向目标的行动,实现得越早越好。”一种行动倾向只能与这种行动实际发生的频率成正比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效地固定下来。如果一种决心或思想上的一丝闪光不经结出果实就消失掉,这比失去一次机会更糟糕,它正好起到破坏新的决心和热情的作用。

“知道”和“做到”是截然不同的。

有中国企业家问韦尔奇:就企业家来说,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却那么大?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你们“知道”了,但我们“做到”了。

习惯就是做。从小处做,坚持不懈地做。这就像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线,它就会天天变粗,要不了多久,它就变得牢不可断了。

“我们应该记着这个道理:习惯是一切行动的元素。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习惯来增加我们的效率。

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好习惯至少有四种:

准时——可以使光阴不被浪费。

正确——做事不会有错误,至少是少有错误。

恒心——工作能按计划完成。

迅速——不轻易错过机会。”

人,其实应该多养成“利他”的习惯。这种习惯标志着一个人心灵的纯度,体现着我们对生命中的美好的坚守。它是一张精神的脸孔,能让你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它比漂亮的脸孔更经得起风雨的侵蚀,也更能让时间铭记,让人难以忘怀。

培土,永远在进行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