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缓解压力,需要做好两件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04 正确地缓解压力,需要做好两件事

既然错误的减压方法帮不了我们,那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第一件事:找到你的压力源

几乎所有的压力,都是对自尊和自我的一种威胁。换而言之,它存在于我们的脑海,而我们对压力事件的评估也是主观的。2012年,国外心理研究机构定义了心理压力的四种主要成分,也就是压力源,即:挫败、矛盾、变化、压迫感。

·挫败——就是阻碍我们实现自我需求和目标的事件,包括外部和内部两种。外部的挫败源,如意外事故、事业发展不顺、丧失、伤害性的人际关系等;内部的挫败源,包括身体障碍、缺少自信、基本技能不足,以及其他自己设置的阻碍目标实现的障碍。

·矛盾——就是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从冲突的形式上来说,矛盾可以分为四类:

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两件事物都有吸引力,都想要,但又不可兼得,很难做出抉择。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两份不错的工作摆在眼前,舍弃哪个都觉得可惜;两个心仪的对象只能选择其一,内心很纠结。

2.双避冲突:两难中必须选一个

两件事情都不喜欢,两种结果都不想要,但迫于无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这种矛盾是最令人不悦的,也是压力最大的。比如,在失业和不喜欢的工作之间,选择其中一个;患了某种疾病,既不愿意长期服药,也不想动手术。

3.趋避冲突:每一个选择都有利弊

两个目标只能选择一个,但每一个目标都有利弊,有利的方面吸引着你,有弊的方面令你排斥,怎么选都要有所妥协。比如,一份待遇很高、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摆在眼前,你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但这份工作需要长期出差,而舟车劳顿、在外吃住是你最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4.双重趋避冲突:左右为难不好取舍

这是双避冲突与双趋冲突的复合形式,也可能是两种趋避冲突的复合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体而言,两个目标或情境,同时有利又有弊,当事人会感到左右为难。比如,在挑选工作时,一份工作待遇高、社会地位也高,可惜离家特别远;另一份工作待遇普通、社会地位不高,但每天可以步行上下班,面对这样的情况,很难做出抉择。

无论是哪一种冲突模式,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还是按照别人的期望生活?想通了这一点,再做抉择或许就会容易一些。

·变化——当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出现了变动,需要我们重新调整适应环境时,压力就会产生,哪怕这些变化是积极的、正向的。比如,刚刚换了新工作,又乔迁了新居,还要准备结婚,其中的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带来压力,叠加在一起压力就会更强烈。

·压迫感——就是渴望按照某种方式生活,且期望很高,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甚至对自己提出极其苛刻的要求。然而,对于自己当下所做的、拥有的东西,却没有认真感受,也不曾感到满足。如果你陷入了这样的情境中,就要思考一下:你脑子里的那些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你是否让自己超负荷了?步步紧逼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精力锦囊

受到威胁的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自尊,而不是我们的人生,但大脑分不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

·第二件事:了解你的压力诱因

找到压力源是缓解压力最直接的办法,但是想要真正地平衡压力,避免让自己滑到崩溃边缘,还要了解自己的压力诱因,即什么容易让你产生压力?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对自己的压力诱因做一个判断:

(1)什么会让你产生压力?在什么样的场合?

(2)当你陷入压力状态时,你是在阻止什么情况发生?

(3)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压力的?

(4)当有压力时,你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你脑子里有哪些想法?

(5)你把压力藏在了身体的哪个部位?

(6)你处于压力的状态会持续多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拒绝他人的请求会让我产生压力,特别是在项目合作方面。当甲方负责人在项目结束后,额外提出某些请求时,我会即刻体验到愤怒、烦恼的情绪,但我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绝。这种压力好像卡在了我的喉咙里,所以那些年我也经常会着急上火、喉咙痛,就像是有话说不出的压抑。当时的我,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硬着头皮死扛,靠高热量的食物“续命”,直至项目处理完,整个过程无比艰难。

庆幸的是,我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学会从一开始就避免让自己陷入压力旋涡。比如,在启动项目之初,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醒甲方,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请求,尽量在项目未截止前提出;当项目完成后,设定修订与调整的次数限制。如果对方的请求让自己感到为难,不必逞强,表达自己的难处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境遇不同,所以压力诱因也不一样。于我而言,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而陷入压力状态中,我在潜意识里害怕这种做法会伤害到对方;于他人而言,可能是因为害怕犯错而陷入压力状态中,因为他的潜意识里残留着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愉快经历,让他认为犯错是一件很尴尬、很可耻的事。

说来说去,受到威胁的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自尊,而不是我们的人生。只是,大脑分不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压力诱因,知道什么东西会让自己产生压力,才有可能、也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