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要忽略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现实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孩子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有些孩子的社交恐惧症并不明显,只表现为害羞、恐惧陌生人,或者情绪紧张、焦虑。对于这些症状不明显的孩子,父母无须过分担忧,因为随着不断成长,孩子必然会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情产生警惕与戒备心理,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特殊阶段。一旦回到熟悉的生存环境中,他们就会恢复快乐活泼,也会自如地表现自己。随着成长,孩子这种轻微的社交恐惧症状态会有明显好转。

相比起这些孩子,有些孩子的社交恐惧症很是令人担忧。他们不但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和事时畏手畏脚,哪怕在熟悉的环境里面对熟悉的人和事,也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胆怯和畏缩。而且,他们会出现明显的社交退缩行为,即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他们往往选择逃避。这样的社交恐惧已经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对于孩子发展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坏处,所以父母要引起重视。

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父母害羞,则孩子害羞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告诉我们害羞的性格是可以通过遗传影响孩子的。实际上,当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出害羞的样子,他们的内心却是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兴致盎然的。他们会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也会将他人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但是,这种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和力量,被他们以极大的自制力克制住,为此他们从理智上告诉自己不要轻易介入外部世界,也不要参与他人的生活。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随随便便进入别人的生活,总是守住自己的世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封闭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之所以害羞,是一种本能。这也就是说,孩子天生就害羞,一是他们缺乏自信;二是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面临很大的困境,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或者与人沟通的水平不够。总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刻意地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在社交方面表现出适度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味地劝说孩子要热情大方,对于孩子行为的改善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当孩子还小,对于文明礼貌的认识不足,也不能理性地思考问题。如此一来,父母的强迫往往会对孩子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孩子紧张、恐惧,更加害怕社交。

和那些乐观开朗的孩子相比,害羞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小谨慎,他们更善于保护自己,而不善于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去进步。当很多父母都为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而焦虑时,害羞孩子的父母则无须紧张,因为害羞的孩子有更加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他们更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自身的安全。当父母有一个害羞的孩子,他们更担心的是孩子能否融入外部的社会,能否与身边的人打成一片,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想引导孩子改变害羞的性格,越来越自主地融入外部环境,父母可以有的放矢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过于严肃,对孩子总是挑剔和苛责,那么就要改变家庭的氛围,让孩子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害羞的孩子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会更加紧张、拘谨,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挑选一位友好的老师。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表现自己,发展人际关系,也可以有的放矢地激励孩子结交新的朋友。在家庭生活中,当父母需要去人多的场合交际时,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例如,和孩子一起走亲戚,或者带着孩子参加公司举行的家庭联谊会,让孩子去参加亲子班、兴趣班等,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决定要带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也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父母一定要避免强行带着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强迫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恐惧。有时候,父母还可以提前给孩子透露聚会的细节,这样一来,父母才能有效激发起孩子参加聚会的兴趣,也才能让孩子心中对于聚会产生强烈的期待。记住,带孩子参加聚会的目的不是完成一个任务,也不是只要把孩子拉去见更多的人就可以的,而是要让孩子能够真正地敞开心扉面对他人,也帮助孩子消除羞怯和拘谨的心态,从而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拥有更加和谐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

孩子之所以害羞,与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父母在鼓励孩子拓展人脉关系的时候,还应该让孩子学会认知、认可自我,也让孩子能够客观评价自我。如果孩子总是在潜意识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们还如何敞开心扉面对他人,自信满满地推销自己呢?对于父母来说,强迫一个害羞的孩子见到人有礼貌地问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样孩子才能在他人面前表现得自信坦然、不卑不亢,在此过程中孩子的社交恐惧症也会不治而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