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随喜,快乐就是生活常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事事随喜,快乐就是生活常态

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不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束缚。有时候,最不容易管住的是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浮躁的心总也看不开人生的种种,看不开灯红酒绿,看不开金钱、权利、欲望,所以他才会感觉到人生烦恼多。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当我们把心静下来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世界,是否会觉得烦恼丛生呢?有时候,不是因为看不开,而是因为没办法静下心来。

在生活中,我们因看不开而产生的烦恼、痛苦、绝望、发怒或者从容、自在、快乐的感觉,都源于我们内心。就好像少年专注时会有一只大蜘蛛不请自来对你进行骚扰一样,浮躁的心,往往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或悲或喜,或烦恼或自在,或绝望或希望。

好一句“随喜”,因为怀着一颗淡泊明志的心,所以才会事事“随喜”,凡事都看得开。心静下来,看什么都是没关系的,“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人生似乎就是这样,假如每每失去了或得到了什么,都抱着很浮躁的心态去对待,那万事万物,千头万绪,我们是再也理不清、剪不断的。人生需要“随喜”的心态,把心静下来,处处随喜,生活自然一片美好。

人生总充满着不如意的事情,而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无法回避,我们应该把心静下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看开它。或许,许多对佛法陌生的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

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生老病死、春夏秋冬,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平静的心看待,那一切都是可以看得开的。当自己被一颗浮躁的心围绕,那我们看什么都是烦恼,什么都看不开。心若静下来,我们自然会看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心情也一下子豁然开朗。

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或享受,而痛苦则是人主观感受上的折磨。人的天性往往是努力追求幸福,而避免痛苦。然而,上帝总是成双成对地创造一切,它让幸福与痛苦也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幸福与痛苦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每个人从主观上讲,都希望获得幸福而避免痛苦,但是,幸福的降临往往有痛苦的伴随,如此诞生的幸福滋味是令人难忘的。

试想,如果你总是轻而易举地赢得幸福,你会体会到真切的幸福吗?所以,痛苦是幸福的代价,痛苦成为了进入幸福之门的钥匙,而且,在痛苦的穿插之后,我们的心会变得更加快乐。

霍金先生在轮椅上度过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他用自己的智慧乐观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前后两位妻子,他用自己的坚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物理著作。病魔困住了他的躯体,却并没有困住他自由伟大的灵魂。他并非从来没有为失去感到过痛苦折磨,只是他更看重自己拥有的,更重视快乐,所以,他才有更卓越的人生。

痛苦常常来得无声无息,它考验你的毅力与坚韧,假如我们能顽强地与之抗争,逃离痛苦的阴影,重新给心以幸福的方向,那么,在痛苦之后,内心会更显幸福的光芒。痛苦并不可怕,只要内心能够找到快乐的方向,幸福的钟声一定会被敲响。

总是有人问本·沙哈尔:“你能帮我消除痛苦吗?”本·沙哈尔却感到不解,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痛苦?他这样说道:“痛苦,也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当某些人觉得幸福的滋味太过于平淡,那么,在痛苦的偶尔穿插中,你是否感到幸福的心会更加快乐呢?

毫无疑问,幸福与痛苦就是上帝创造的一对双胞胎,它们无时无刻不游离在我们左右。幸福与痛苦来自同一源泉——比较,不论一个人的客观条件有多好,当他与那些条件更好的人相比,就会产生痛苦;相反,不论一个人的客观条件有多坏,当他与那些条件更坏的人相比,就会感到幸福。

即使我们不与他人相比较,有时候也会与自己相比:假如现在比过去好,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假如过去比现在好,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当然,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们都可以有所选择,主要取决于你的心态。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很糟糕,但是你依然看到了事情美好的一面,那幸福将战胜痛苦。

真实的幸福是痛苦与痛苦之间的间隙。我们总是渴望着快乐,但这样却只会带来失望与不满,最终导致内心负面情绪的产生。一个幸福的人,并不是拒绝痛苦的人,他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由于经常被积极的心理引导,我们感染了快乐与幸福,并很少被负面情绪困扰。所以,在人生漫漫途中,快乐是常态,痛苦只是小插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