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纵横捭阖四两拨千斤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让纵横捭阖四两拨千斤

“纵横捭阖”这一成语出自汉朝刘向的《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它是战国时期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当时各诸侯国都想对付秦国,但是大家的态度不一致。横这一派的人支持秦统一六国,主张到处游说,使之服从秦的领导;而纵这一派的人主张各自为政,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但最终为秦所灭。

对此,在《孟子旁通》里,南怀瑾先生以“长短纵横”来论“纵横捭阖”的妙处。南先生说:“纵横术,也名勾距之术,又名长短术。这种‘术’的原则和精神,是我们今日所处的这样国际局势之中,所需要了解的。我们今日的外交,一切工作,都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和才具,抓得住别人的弱点,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本事。”并且进一步指出,长短之学和太极拳的原理一样,以四两拨千斤的本事,“举重若轻”,很重的东西拿不动,要想办法,掌握力的巧妙,用一个指头拨动一千斤的东西。

所以,在品读《孟子》的时候,南先生说孟子说服君主时的“巧言令色”是非常有道理的。众所周知,孟子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时候,并不如李斯般言语犀利,且直言不讳,而是如南先生所说的,采用巧设陷阱和循循善诱的方式,以退为进,一步一步说服他们。看似说服君主无能为力,而孟子却总是能够纵横捭阖,用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小例子,四两拨千斤,让君主心服口服。

《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齐宣王对孟子说:“先生,我有一个毛病,我喜好美色。”

孟子回答说:“过去文王的祖父太王好色。据《经》记载,当年太王狄人攻击太王,为了避难,太王不得不搬迁至岐山。这天晚上,太王通宵整理行李,第二天一早,便带着美女姜嫄到来到岐山,去查看即将定居的地方。”

孟子看着齐宣王,继续说道:“因为太王本身喜好美色,所以,那时候,太王管辖的地域里,男男女女,家家户户都是成双成对的。整个国家,没有嫁不出去的怨女,也没有娶不到妻的旷男。大家都过着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听到这,齐宣王面有喜色。孟子接着说:“大王您喜好美色有什么大碍?只要您和太王一样,心怀仁慈之心,为百姓着想,把您的喜好美色之心,扩而充之,那么大王您的国家,人人都能拥有美满的家庭,家家都可以过幸福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齐宣王一听这话,心中大悦,连声称赞孟子的话说得极好。

在劝说的过程中,孟子并没有用直白的批评的方式,而是先不否定齐宣王的做法,先承认齐宣王的行为,与之站在同一立场上,在心理上拉拢齐宣王;进而根据自己的思想,趋于分化,引证举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做法,正是南先生所谈论的“长短纵横”的智慧。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规劝或是批评他人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纵横捭阖,不失为一道良策。它能有效地化解对方的对立情绪,为说服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当说服的对象是自己的领导,或是固执的人时,它尤为睿智。南先生所认可的孟子的游说方式正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模式。

说话是一门艺术。纵横捭阖,不仅能为我们的言辞锦上添花,也能增强我们的说服力。最重要的是,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很重的话,可以从轻处说;很难说出口的话,可以在退进中委婉地说;少有影响力的话,可以在隐晦含蓄中一语中的地说。

总而言之,古人的“纵横之术”,是现如今我们可以借鉴的措辞表达方式。若要“化险为夷”,以小见大,加深对说话这一门艺术的研究,纵横捭阖之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生活中,不如利用南先生所说的“纵横术”来驾驭我们的言语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