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共驰骋·诗词曲赋同欣赏——毛泽东与他的英语老师林克》毛泽东诗词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六十四、古今中外共驰骋 诗词曲赋同欣赏

——毛泽东与他的英语老师林克

林克:1925—1996年,江苏常州人。1954年秋到毛泽东办公室担任国际问题秘书,1957年以前主要分管国际问题,后来又负责国内问题和理论问题。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2个春秋。除秘书工作外,兼毛泽东英语教师。

1.主席细说慧能 林克聆听法偈

一次,毛泽东和林克讲起了六祖慧能的身世和学说,毛泽东说,慧能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出身于贫寒的农家。皈依佛门之后,一直是舂米的下等僧。后来,禅宗五祖弘忍寻觅新传人,要众僧作法偈,以观个人的修行。其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深得众僧推崇,但弘忍并不满意。慧能反神秀之意,另作一首,得到了弘忍的极大赏识,因此他接受了弘忍的法衣,尊为神宗六祖。毛泽东说到兴致盎然的时候,为了说明慧能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林克背诵了两首法偈,先背诵了神秀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接着又背诵慧能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毛泽东背诵了两首法偈之后,为了使林克加深对慧能的理解,加深对慧能的创新精神的理解,又对慧能的法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毛泽东说,慧能的法偈指出世间本无任何事务,所以没有尘埃可染;佛性本来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呢?这种意境正好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为切合,胜过神秀一筹。

林克听了毛泽东的阐释,对两个法偈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次,毛泽东和林克聊天,谈到了刘禹锡,毛泽东在这之前就曾和林克多次说起过“二王八司马”的故事,说到刘禹锡,毛泽东自然又说起了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对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都非常欣赏,对他们的诗词也格外称道。

毛泽东和林克说得高兴,兴致所至,为林克挥毫手书了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表达了作者虽遭政敌打击,但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向上精神,毛泽东的手迹更是苍劲有力,入木三分,名诗名书,颇为珍贵,一直为林克所珍藏。

3.三封短信只说诗 一生常恨学识浅

林克在毛泽东身边一共工作了十二年,他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学习毛泽东的精神,一生受益良多。林克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又负责毛泽东的英语学习,还经常接受毛泽东临时安排的其他任务。很多时候,毛泽东和林克闲聊一些古今中外、诗词曲赋方面的东西,林克常常叹息的是自己诗词知识的缺乏。

1957年10月2日,毛泽东在给林克的一封信里写道:

请你找一部《六朝文絜》及其他六朝人各种文集给我为盼!

《六朝文絜》是清朝的许梿编选的,收录了晋至隋的骈文七十二篇,文章多短小精悍,言辞华丽。

1959年12月21日,毛泽东给林克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林克:

请查《焚书坑》一诗,是否浙人章碣(晚唐人)写的?诗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一日

196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9岁生日,他创作了《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毛泽东将这首诗和一封短信一起交给林克,短信这样写道:

林克同志:

请将诗一首付印,于今天下午印成50份,于下午六时前交我为盼。

毛泽东

廿六日晨七时

这首诗作于毛泽东69岁的生日,人生苦短,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里,写了这样一首政治诗,一定是有所感慨,也可能是针对当时世界和中国的严峻形势,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

4.九重天上话徐州 八千子弟成梦魂

1957年3月19日上午,毛泽东乘飞机经徐州到南京,途中毛泽东和林克聊天,问道:“你读过萨都剌的《徐州怀古》没有?”林克说没有。毛泽东说,萨都剌是蒙古人,出生于现在的山西雁山一带,他的诗词写得不错,有英雄豪迈、博大苍凉之气。这首词的词牌叫“木兰花慢”,原题是“彭城怀古”。彭城就是古徐州,就是那个八百岁的彭祖的家乡。徐州地区的沛县是刘邦的家乡。毛泽东越说兴致越高,大家愈听愈感兴趣。毛泽东说着就用铅笔写出词的原文:

古徐州形胜,销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子弟(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张敞),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寄耳,应(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接着毛泽东就细心地给大家讲解这首词,并由词中的“铁甲重瞳”,讲到司马迁的《史记》,并说重瞳子其貌不凡,“铁甲重瞳”指的就是项羽,他骑乌骓马,后来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说到这里,毛泽东信笔在书本的下角写下了一副对联,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评价:

项羽重瞳,犹有乌江之败;

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

这副对联有一段故事。梁武帝末年,降将侯景发动了叛乱,后来湘东王萧绎起兵讨伐侯景。当时侯景的谋士王伟为侯景写了一篇檄文,这副对联是檄文中的一句。

飞机途经徐州只是转瞬间,然而这如此短暂的时间就能引发毛泽东滔滔不绝的话题,对诗词艺术、对古代历史进行一番精彩的演说,谈笑风生,说古论今,旁征博引,其非凡的记忆力和对中国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全面系统掌握的程度,令人由衷地叹服。古今中外,伟人、领袖如毛泽东者能有几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