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载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张载

简介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又称张子。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明公。

人物小记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8岁的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文彦博宰相支持,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

一天晚上,洛阳程颢、程颐兄弟前来听张载讲《易》。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但他虚心待人,静心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感到自己学得还不够。第二天,他对听讲的人说:“今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汝辈可师之。”(《横渠先生行状》)于是撤席罢讲,对二程说:“吾道自足,何事旁求。”(《横渠先生行状》这表现了他在学术上的积极开拓精神,他的《易说》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主要思想

张载研究儒家以及道、佛的学说,经过比较和鉴别,对佛、道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崇奉儒家思想:“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其中《易传》对他影响最大。

张载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自然观、认识论方面。

在自然观方面,张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气一元论哲学。他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气,整个世界都由气构成。先秦儒家以天、道家以道作为最高实体,张载认为所谓天、所谓道,都是气,气是最高实体,道是气化的过程,太虚即所谓天,是指气散而未聚的原始状态。他还认为一切具体的事物,都是太虚之气凝聚而成,万物消亡又复归于太虚,太虚、气、万物,是同一实体的不同形态。在他看来,世界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不可见,太虚无形无状,并不是虚无,所以说“虚空即气”,“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张载指出,气处于永恒运动中,运动的原因在于气本身含有互相吸引、互相排斥的两个方面。由气所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无无阴阳者”,如果没有对立,就不成其为事物。

在认识论方面,张载认为关于事物的知识是从耳目感官来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肯定外物是感觉的源泉,这是张载认识论思想中的唯物主义部分。但是张载又认为,对气的变化本性“神”和气的变化过程“道”的认识,出于人的“德性”,完全不依赖耳目的感觉,这就否定了感觉经验是一切认识的基础,构成了张载认识论思想中的唯心主义部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