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论衡·感虚篇》

简介

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人物小记

王充小时候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洛阳的太学深造,但是由于家境贫穷买不起书,他经常到洛阳的书摊上阅读想买的书。因从小聪慧,能过目不忘,经常进出书摊,于是精通了众流百家的思想。

由于东汉时期是豪族门阀统治时期,没有背景的人是进不了统治阶级的,虽然王允才学出众,却一生几乎没有当过官。在王充学成之后,回到故乡,一面授徒讲学,一面开始自己的著述,他给后人留下的主要著作是《论衡》。

主要思想

王充处在自然科学和神学相互交织、对立的时代。他的哲学是对流行于汉代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之学的批判和否定,同时也是对扬雄、桓谭等人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继承和发展。

王充以“元气”为始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用天地表示整个宇宙自然界,将天还原为自然之天,认为“夫天者,体也,与地同”,“天地,含气之自然”,指出天地之间充满元气,由元气产生万物。

王充发挥了黄老自然无为的思想,强调元气自然,否定“天人感应”。他说:“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对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王充明确指出,物质(形体)先于精神,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人的精神不能离开形体单独存在。他比喻说:“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同时,王充断然否定灵魂不灭,否定人死为鬼之说,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他说:“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指出人与物的不同,在于人有精神智慧。精神是人体内“精气”发生作用,精气依赖人的血脉,又称“血气”。他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能为精气者,血脉也”。精神依附于人的生理结构,人死生理结构遭到破坏,精神也就散失了。

王充否定鬼神,以唯物主义无神论为武器,对谶纬神学种种荒诞不经之说展开了批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