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的这首五言诗,后人歧说纷纭。首先是诗题,《全唐诗》卷一二五题作《齐州送祖三》,题下注云:“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祖三”指祖咏,曾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途经济州(今山东东阿),登门拜访王维。其时王维正任济州司仓参军,见故人来访,甚喜,作《喜祖三至留宿》,祖咏即作《答王维留宿》相酬。王诗云:“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祖诗云:“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何为?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祖咏稍事停留,随即东行,王维送至齐州(今山东济南),作七绝《齐州送祖三》云:“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此诗在《全唐诗》卷一二八中题作《齐州送祖二》,岑仲勉指出“祖二”系“祖三”之误,甚确。从表面上看,王维与祖咏友情深厚,故先在济州留宿之,又送之至齐州,分别之际,连作二诗送之,亦不违情理。此外,王维与祖咏俱为著名诗人,此诗以《齐州送祖三》为题,就成为一位大诗人送别另一位大诗人的作品,就像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样,当然很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后代的著名唐诗选本,如元初刘辰翁《王孟诗评》,明高棅《唐诗品汇》,明李攀龙《唐诗广选》,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等皆取此题,最著名的王维别集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也取此题,与此不无关系。至于“赵仙舟”,陈铁民先生据岑参《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考知赵乃开元、天宝间诗人,但其人并无藉藉之名,故陶敏先生《全唐诗人名汇考》中无考。如此诗题作《淇上别赵仙舟》或《淇上送赵仙舟》,则仅是王维送别一位无名诗人之作,显然大煞风景。可是事实真相往往是煞风景的,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既然最早收录此诗的唐宋典籍如《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等书均题作《淇上送赵仙舟》,我们就不能据宋以后所出之书为之改题。至于《国秀集》所录此诗题作《河上送赵仙舟》,当是误“淇”作“河”。王维曾于开元十五年(727)前后居淇上,“淇上”即卫县(今山东淇县)的古地名,淇水流经此地,此诗当作于此。
此诗引起的歧说之二是,它究竟是一首五言古诗,还是五言律诗?《唐文粹》视作古诗,因此书只收古体而不收近体。分体编排的《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网师园唐诗笺》《王右丞集笺注》等书均将此诗收入古诗类。清人施补华且云:“《齐州送祖三》四韵,短古也。”(《岘佣说诗》)惟有明人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视作近体,评曰:“此篇是景体律诗,妙在结句。”清人谭宗《近体秋阳》则评曰:“劲直澹怆,此近体中古作也。”为什么后人多以此诗为古体?主要原因当是其押仄韵。王力先生指出:“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旧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汉语诗律学》第一章《近体诗》,下同)今检此诗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其中第一、三、六诸句完全合律。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忽略第一字平仄的话,则第二、八句也合律。第四、五两句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诗中却都是“平平仄平仄”,王力先生认为:“就是腹節的两个字平仄互换,本是‘平仄’,现在改为‘仄平’。”“不是平仄未谐,而是另一平仄格式。不是偶用变通之法,而是常用的律句。”故此二句也都是律句。惟有第七句本应是“仄仄仄平平”,诗中作“仄仄平仄平”,三、四字的平仄互换,不算律句。但是这种句式与“平平仄平仄”的情形十分相像,况且用于全诗尾联的出句,也与王力先生分析“平平仄平仄”句式时所说的“这种特殊形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相一致,安知不是王维有意变通的一种尝试?至于一联之内的“对”和两联之间的“粘”这两种平仄格律,则此诗完全符合。除了平仄之外,对仗也是我们判断古、近体诗的重要标准。此诗的颔联、颈联对仗相当工整,一目了然,不用多说。所以从格律的角度来看,此诗是一首合律的仄韵五律。
正因如此,此诗在篇章结构、炼字琢句等艺术形式上的优点,皆与律体相关。明人胡应麟曰:“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内编卷四)此诗颔联抒情,颈联写景,分工明确,且相得益彰。清人施补华虽然认此诗为古体,但他的具体评论是:“三联‘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用写景之笔宕开,而情在景中,篇幅遂短而不促,此法宜学。”(《岘佣说诗》)的确,颔联抒发送客祖道,愁归荒城。颈联将目光宕向高远之处的远山、长河,但是此景皆染有凄寒、孤寂之色彩,仍与上联一脉相承。清人钟秀曰:“五律以厚重安闲为主,通篇结构严整,无一闲字弱句乃佳。……至流水句,宁用之三四,勿轻用之五六。盖五六之外,乃是落句,此二句若按得不住,则下半一直泻去,便不成格局。”(《观我生斋诗话》卷二)此诗称得上“通篇结构严整,无一闲字弱句”,首联写从相逢到相别的行为过程,抒发从欢笑到哭泣的情绪变化,既是对眼前情事的实录,又像是对人间普遍现象的概述,并以此引起下文。尾联写解缆后客舟远去,诗人独立怅望,与颈联对句中“长河急”三字意衔接无痕,章法细密。三、四句所写的是送别行为的两个片断,祖道与归城,一前一后,确为流水句法,安置在第二联的位置上也颇见匠心。施补华曰:“五律须讲炼字法,荆公所谓诗眼也。……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岘佣说诗》)明人周珽评此诗云:“诗神全在数虚字上。”首二联中的“方”“还”“已”“复”四字,都是所谓“炼虚字”者。它们都被安置在句中,凸显了行为的连续和情绪的转折,语气贯若连珠。此外,尾联描写客行渐远、送者仍然伫立岸边的情景,清人王寿昌评为“是皆‘一唱而三叹,慷慨有余音’者”(《小清华园诗谈》卷下),也得力于“已”“犹”两个虚字。由此可见,此诗的艺术特色都与其律诗的诗体特征有关,谭宗评此诗曰:“摩诘诗本由古得,兹且化古于律。然其在古体乃转有寝淫于近制者,端不如收此拗律之为愈矣。”(《近体秋阳》)谭氏称此诗为“拗体”,当是指其体制不是正规的五律,其实如上所述,此诗在平仄上并无拗处,只是押仄韵而已。至于“化古于律”,则确是此诗的风格特色。沈德潜云:“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清远胜。”(《唐诗别裁集》卷一一)这首《淇上送赵仙舟》就是“以清远胜”的王维五律的代表作,希望读者不要因其为仄韵律诗而忽视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好书推荐《国学微读》丛书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性格和生活准则。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人道德涵养,凤凰出版社最新推出《国学微读》丛书。
《国学微读》丛书由著名学者蒋寅教授主编,包括《东西南北中国风》《经史子集中国学》《修齐治平中国观》《温良恭俭中国礼》《盛衰成败中国史》《诗书画乐中国艺》6种,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丛书编排合理,文笔顺畅,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良有助益。
《国学微读》丛书,蒋寅主编,精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总定价246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