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通途变化多·书信往来只为诗——毛泽东与袁水拍》毛泽东诗词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二十六、天堑通途变化多 书信往来只为诗

——毛泽东与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2年,江苏吴县人,原名袁克楣,笔名马凡陀。诗人。抗战中开始写诗,有诗集《人们》、《向日葵》、《马凡陀的山歌》,曾任人民日报社文学艺术和副刊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等职。

1.做客家中谈古今

1957年1月9日,臧克家等人曾就毛泽东的诗在《诗刊》上发表一事给毛泽东去信,毛泽东于1月12日给臧克家等同志写了回信。回信的第三天,毛泽东召见了袁水拍和臧克家,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诗的发展。毛泽东对他们二人说:“从《诗经》的四言,后来发展到五言、七言,到现在的民歌,大都是七个字,四拍子,这是时代的需要。”“一种新形式经过试验、发展,直到定型,是长期的,有条件的。譬如律诗,从梁代沈约搞出四声,后又从四声化为平仄,经过初唐诗人们的实验,到盛唐才定型。”他们谈诗的演变,谈新诗,谈唐代三李,大家非常尽兴。

2.袁水拍幽默作《摇头》 毛泽东盛赞写得好

1957年4月20日,毛泽东给袁水拍写了一封信:

水拍同志:

你的《摇头》写得好(陈毅的六言诗也好),你应该多写些。我感到你做编辑不如出外旅行。可以请人代理你的职务,出外跑几个月回来,做几个月编辑再出去。是否可行,请加斟酌,并和领导同志商量……

毛泽东所提到的《摇头》诗如下:

摇,摇,摇,

我们这位同志

老爱把头摇。

“这个

我看不好。

那个

我看也不妙。

“什么!

这个也在争论?

那个也在讨论?

不好,不好?

“满台家务事,

满纸儿女情。

不行,不行!

还有什么杂文、杂感、杂种、调整,

诽谤和小品文……

嘿,查查看,

是哪一个‘俱乐部’发来的兵!”

“不过,亲爱的同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

大概你也学习过,

这是我们党的方针。”

“方针么,

方针是好,

好,好,好!

一百个好,

好得不得了。

可真也有点……不得了!”

说着又把头摇。

医生摸清了病情,

大喝一声:

“同志,

你犯的是教条主义病,

而且还有流行性。”

毛泽东给袁水拍的信手迹

这首诗发表在1957年4月18日《人民日报》上,同时发表的还有陈毅的六言诗《游玉泉山纪实》。毛泽东在报上看到了他们二人的诗篇后,于4月20日就给袁水拍写了上边那封信,对袁水拍和陈毅的诗给予了赞扬,并对袁水拍提出了恳切的建议。

毛泽东对中国当代诗词的发展动向是非常关心的,对诗人也是关怀备至的。从这封信中我们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3.标点符号巧移动 抑扬顿挫不相同

1956年6月,毛泽东到武汉视察工作,并畅游了长江,痛快至极,乃填写一阕新词: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发表之后,毛泽东先后赠给蒙哥马利、黄炎培、周世钊等。但是在收入《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和1963年版的《毛主席诗词》时,毛泽东听取了他人的意见,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重新断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样改在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使后半句读起来缺乏韵律美,还有些拗口,抑扬顿挫明显不如原来的断句。1966年4月,毛泽东采纳了袁水拍的建议,恢复了原来的断句。虽然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但是位置不同却直接影响了全诗的韵律、美感。一个小小的符号却历经十年,几易其位,毛泽东对诗词创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严谨的作风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也无怪乎毛泽东说:“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