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诗话》
据史籍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中就记有王宫厨师养蟹的事。唐、宋时,出现了一些关于蟹的专著,诸如傅肱的《蟹谱》、高以孙的《蟹略》、王以佐的《蟹颂》等。在我国,因产地不同,螃蟹又有河蟹、江蟹、湖蟹、海蟹之分。颇为著名的有:河北的胜芳和赵北口的河蟹,南京长江段的江蟹,浙江的炎亭江蟹,海南的和乐蟹,安徽巢湖和山东微山湖的湖蟹,最著名的是江苏阳澄湖的清水蟹(又称大闸蟹)和洪泽湖的中华绒蟹,等等。
螃蟹与海参、鲍鱼被誉为水产“三珍”,我国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对它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横行,是螃蟹的显著特征。“斜风细雨满江湖,带甲横行有几多?”无“蟹”字而蟹之多,显现眼前。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咏螃蟹》诗曰:“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短短四句,把螃蟹描绘得形象逼真,意趣横生。
稻熟菊盛,正是捕蟹、赏蟹、啖蟹的最佳时节。唐代诗人唐彦谦咏《蟹》诗中道:“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宋·方岳《次韵田园居》);“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明·梵琦《晓过西湖》);“猛霜风,渐肥郭索。是处橙香,荐他黄玉。”(清·洪亮吉句);“蒌蒿浅渚,有郭索爬沙,搅乱村杵。溪断霜红,织满夕阳鸦渡,渔人拂晓提筐唤……”(清·陈维崧《[桂枝香]蟹》)。“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红楼梦》中林黛玉句)
也有人在咏蟹的同时,借物讽事,指刺权贵。“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明·徐渭《题蟹》),东汉末年董卓,大腹便便,颇类蟹腹,故狂生用以比喻之。
鲁迅先生曾称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谁是吃蟹第一人,至今史无考证,但其味美已举世公认。也许人们还不熟知蟹有四味: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黄香味绝天下,品尝自知。对此,清代著名剧作家李渔早有赞叹:“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堪谓有“满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之美,令人馋涎欲滴。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持螯饮酒”颇有一种高雅闲适的情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唐代大诗人
李白诗中曰:“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他那一副持螯举觞之态、疏狂晕乎之状跃然纸上。唐彦谦则写得妙:“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哕出琼酥香。”诗人把啖蟹者以蟹肉饱蘸佐料而食之描绘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啖蟹诗云:“蟹肥暂擘馋涎随,酒绿初倾老眼明。”只见他持螯独酌,高兴得连昏花的老眼亦顿时明亮了起来。宋代大诗人
苏轼可谓是个咏蟹啖蟹迷,他的“樽前已夺蟹螯味,当日莼羹枉对人。”形象地道出了“吃了螃蟹,百样不鲜”的啖蟹感受,难怪他在江南为官时,曾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道:“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取两尖团。”传神地描绘了啖蟹的乐趣,诗人以诗换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
现代人更是把啖蟹作为人生一大趣事。章太炎和夫人卜居吴中,深秋啖了苏州阳澄湖蟹,章夫人汤国梨女士情不自禁地吟出“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的佳句。著名画家吴弗之亦有一首十分风趣的咏蟹诗:“九月团,十月尖,潇洒水国天,有酒非尔不为欢。”这些优美诗句,堪谓是啖蟹吟咏的现代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