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紧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傅瑛 【本书体例】

诸联

诸联(生卒不详,活动于乾隆、嘉庆间。)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原名饮香,字晦香。据魏容癸酉年(1813)《明斋小识·序》,庚子(1780)年、癸卯(1783)年家庭两次遭变故,家境衰落。青年时代习射驰马,任侠使气。稍后从事举业,中秀才,但参加乡试十一次均落第。曾短时间作幕僚,长期在家乡授徒为生。善文,著笔记《明斋小识》十二卷。约成书于嘉庆十六年(1811)。

黄学乾生长脂腴(yú鱼),以资例五品衔,出入仪从同官长,挥霍银钱如土。每憎薪炭之多烟而难炽,就商门客,客曰:“莫若木花为最。”顾不能即得,买巨木使二人刨之。

又闻阊(chāng昌)门某待诏艺称第一,速赁舟至苏,剃头而回。又于重九日,将金箔放山顶,深林高麓,俱成金色。此类更仆难数,故时有“要紧穷”之语。

尝冬昼见丐,问左右曰:“彼何身体屡动?”对以“冷而抖也”。曰:“抖可不冷乎?”传为笑语。

晚年不能自给,鬻身姑苏某氏。某出谒客,黄潜戴水晶顶随后,主人骇问,曰:“吾固青浦黄某也。”主人不敢留,赠银以归。

其夫人尚有蓄,依父母家。黄于元日称贺节,比相见,为下揖。夫人褒拜,乘间攫钗环奔出。后以贫困终。

(选自《明斋小识》)

黄学乾生长在富贵之家,用钱买得一个五品职衔,仪仗随从,也象官长一样。挥霍浪费,把银钱看作粪土。常常嫌薪柴木炭烟多而且难于引燃,与门客们商量,门客说:“没有比木花再好的了。”但不能立即得到,就买大木料让工人刨成木花。

又听说苏州阊门有个理发的手艺特别高,就专门租赁快船赶到苏州,理了发后再返回来。又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让人把金箔放在山顶,深林山脚,都映成为一片金色。这一类事情更是我难以数说,所以当时有称他为“要紧穷”的说法。

黄学乾曾经在冬季白天看见乞丐发抖,问手下随从说:“那人为什么身体总是在动?”随从回答说因天太冷冻得发抖。他说:“发抖可以不冷吗?”大家传为笑话。

黄学乾晚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卖身给姑苏(今苏州)某家。某家主人外出拜访客人,黄学乾偷偷戴着水晶顶的官帽跟随在后面,主人大惊,询问情况,黄学乾说:“我本是青浦的黄某。”主人不敢收留,赠给他银两让他回去。

黄的夫人还有些私下积蓄,住在她自己父母家里。黄学乾在正月初一这天声称祝贺节日,来到岳父家。等到夫妻相见,他向夫人下拜作揖,他夫人也答礼再拜,黄乘机夺取夫人头上的钗环跑走了。黄学乾以后因贫困而死。

这篇小说通过一位生长在富贵之家的纨绔子弟先富后穷的生活遭遇,告诫人们,即便是富有的时候,也不能挥霍浪费。

小说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人物的,根据黄学乾前后生活的变化,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黄学乾富贵之时挥金如土的生活,共写五件事,用钱买了个五品虚衔,也雇用许多仪仗随从,前呼后拥,俨然官长。烤火嫌木炭有烟,不好点燃,听说木花好,一时买不到,就用大木料让人刨木花取暖。不惜几百里之遥,专程租船去苏州理发。九月重阳节,又用金箔置放在山顶上,让全山都金光闪闪。最后一件是黄学乾见乞丐发抖,问为什么他身体老动?门客回答是因为天冷冻的发抖,他又说:“抖可以不冷乎?”

第二部分写黄学乾穷困后的情状,只有二件事,家业衰败后他无法为生,只好把自己卖给别人做仆役。他的地位变了,身份变了,可纨绔子弟的本性没变,不甘沦落,还要摆臭架子。一次随主人外出,黄学乾偷偷地戴上了顶上镶有水晶石的帽子。当时,水晶顶帽子是五品文官才能佩戴的服饰。黄已沦为奴仆,怎么能戴它呢?主人发现大为吃惊,询问原因,他只好承认自己就是黄学乾。主人不敢再用他,给些银子,将他辞退。过惯了寄生虫生活的黄学乾,身无长技,无法为生,只好耍无赖。他知道妻子有私房,住在岳父母家,就借口节日祝贺,向他妻子作揖,骗得他妻子还拜,趁机将妻子头上的钗环抢走。

精于选材,是这篇小说的又一特色。写黄学乾奢侈无度时,从五个不同角度,选取五件极有典型性的事情,准确而富有表现力。描写他潦倒后生活,虽只选二件典型事件写,也集中反映出黄学乾沦落成为无赖的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