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与《老实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伏尔泰(1694—1778)为十八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启蒙主义哲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卢埃。出生于巴黎公证人家庭。在耶稣会中学受教育。由于写讽刺权贵,曾两次入狱。后避居英国,潜心研究社会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发表《哲学书简》(1734),宣扬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攻击法国的专制制度。书被查禁,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伏尔泰逃至女友庄园隐居写作长达十五年之久。一七四六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七五〇年应普鲁士国王之邀到了柏林,幻想启发教育国王,使之成为开明君主;尝试失败,一七五三年回国。不久定居于法国和瑞士交界处的费尔奈庄园,同欧洲各国进步人士频繁通信,写小册子攻击专制政体。一七七八年为出席悲剧《伊雷娜》的首演来到巴黎,受到民众欢迎;但逝世后政府不允许葬于首都。大革命时才将遗体迁回,隆重安葬。柩车上写着:“他培养我们爱自由”。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有很高威望。在政治上他主张开明君主制,著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等历史著作;在哲学上主张自然神论,著有《哲学书简》(1734)和《哲学词典》(1764)等;在文学上基本上承袭了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传统。因此,由崇拜莎士比亚转向指责莎士比亚粗野。他毕生从事戏剧事业,先后写了五十多个剧本,多为悲剧。第一部悲剧《奥狄浦斯》(1718)是在狱中写的。《布鲁图斯》(1730)取材于罗马史,描写人民驱逐皇帝的故事,宣扬了反对暴君专制的思想。《中国孤儿》(1755)以中国元朝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题材,表现了同封建暴政进行斗争的思想。伏尔泰还写了很多诗歌。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十六世纪的宗教战争为背景,表现了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伏尔泰在文学方面最有成就的是二十六部哲理小说。这种独创的新体裁为十八世纪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用幽默戏谑的笔调描述荒诞的故事,批判现实,表现启蒙思想。重要的哲理小说有《查第格或命运》(1748)、《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1759)、《天真汉》(1769)。《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简称《老实人》)是伏尔泰有代表性的哲理小说。基本情节是老实人的种种遭遇。老实人寄居于德国男爵府中,接受了哲学教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十全十美”的思想。他同小姐恋爱,被男爵一脚踢出了大门。以后他被抓去当兵,挨打,逃走;他杀死了蹂躏小姐的坏蛋,逃到了巴拉圭;无意中到了“黄金国”,这里宝石遍地,人人俊美,个个善良;他寻找小姐来到了法国,从“黄金国”带出来的宝石全部被人骗走。最后老实人同小姐、哲学教师等人都聚到了一起,每个人都成了劳动能手。小说结尾说,“工作可以使人摆脱三种灾难:烦闷、纵欲、饥寒。”小说以事实粉碎了“十全十美”的盲目乐观主义哲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整个社会到处充满着欺诈、抢劫、迫害、贪婪、吝啬、残忍和淫欲无度。鞭挞了教会的反动,异教裁判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人民。小说还表现了作家的启蒙主义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黄金国”就是“理性王国”的一个艺术画面。那里面人人平等,没有有财产、没有压迫、没有法律;高度重视科学文化;国王贤明,人民和谐幸福。结尾反映了启蒙学者的理想人生,他们认为只有从事劳动才能获得人生的价值。在艺术上小说采取了虚构的故事、夸张离奇的描写,在荒诞的形式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表现了伏尔泰所特有的那种揶揄嘲弄的艺术才华。抹去了一切传统神圣事物的光圈,在喜笑怒骂中,表现了他对腐朽社会势力毫不容情的揭露与鞭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