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东汉后期,一批官僚、士人反对宦官专政而被罢官禁锢,甚至株连杀害的事件,史称“党锢之祸”。东汉和帝以后,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局面。桓帝继位,诛梁冀,宦官集团操纵朝政达三十年。他们广树党羽,安插亲信,搜括百姓,虐害士民。人民痛苦加深,官僚、士人也大为不满。官僚们痛恨宦官专权影响其禄位,一般士人怨恨宦官广植亲,妨碍其仕途。并且认为宦官残暴统治加深社会动荡,严重威胁封建秩序。他们要求改变宦官专政局面。首都洛阳的太学,有太学生三万人,以郭泰、贾彪为首,利用太学,抨击宦官,形成舆论声势。此风气,称为“清议”。太学生活动,获得朝野上下官僚、士人支持。宦官诬称这些官僚和太学生结为朋党,欲打击压制。桓帝延熹九年(166),司隶校尉李膺杀术士张成。张成曾与宦官关系密切。其弟子牢修诬告李膺,交结太学游士,诸郡生徒,结为朋党,诽谤朝廷。宦官乘机怂恿桓帝收系李膺,下令郡国大捕“党人”,词语所及,共达二百多人。次年,李膺及其它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是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建宁元年(168),名士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同执政,起用李膺和被禁锢的其它名士,密谋诛杀宦官。宦官矫诏捕窦武等人。陈蕃、窦武皆被杀。他们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收斩,门生故吏免官禁锢。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打击过宦官势力的张俭被诬告,受追捕。党人被捕人数众多,横死狱中共百余人,被牵连而死、徙、废禁的达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州郡受命禁锢党人的门生、故吏和父子兄弟以至五服之内的亲属。直到黄巾起义发生后,党人才被赦免。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反宦官斗争,当时有一定正义性。但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反宦官的斗争,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东汉王朝正常统治秩序,实际仍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深入了解可参阅《后汉书·党锢列传》以及翦伯赞《秦汉史》有关章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