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与《授时历》
【概说】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曾制定出《授时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元朝初期,为改变传统历法的缺陷。元世祖忽必烈命郭守敬主持制定一部新的历法。接受任务后,郭守敬主持了全国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在全国设立了二十多个天文观测点,东西南北跨度很大,主要通过日影、北极出地高度(观察北极星的视线和地平面形成的夹角度数)、春分秋分昼夜时刻的测定等方法,确定一年的长度是365.2425天。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春天,新历法宣告完成,根据古书“授民以时”取名《授时历》。
这个数值精确度只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差了26秒,与当今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相同,却早了三个世纪。
《授时历》完成后,很快就传到了日本、朝鲜,后来又传到了中亚和欧洲各国,引起了当地居民的重视。
【故事锦囊】
郭守敬是元代人,他小的时候就对天文、算学以及水利技术有很大的兴趣。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得到了一幅“莲花漏图”。莲花漏是古代一种用来计时的器具,由北宋科学家燕肃创制。这个器具由好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制造工艺很复杂,而燕肃画的结构图却非常简单。郭守敬对图样作了精细的研究后,居然把它弄得一清二楚。
郭守敬十六七岁的时候,进入了紫金山书院拜刘秉忠为师,潜心学习数学、地理和水利。后来,在刘秉忠的介绍下,他跟随着名水利专家张文谦到全国各地勘测地形、筹划水利方案,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过几年实践,郭守敬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更丰富了,名声也不断传播开来。1262年,郭守敬在面见忽必烈时陈述了六项治水建议,忽必烈听后大为惊叹,不久便委以他重任。
1264年,郭守敬被派往西夏(今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西部一带)治水。那里地处黄河沿岸一带的地方修筑了不少水渠,可是年久失修,水闸水坝都被毁坏,水渠都被填塞。郭守敬带领当地百姓着手整顿,短短几个月内,工程就完工了。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每年要从南方运输大量的粮食。当时大运河只通到通县,通向京城的物资输入多有不便。
1291年,郭守敬担任开挖京杭大运河的负责人。他规划线路,疏浚河道,贯通了京城到通县100多里的运河,从此,江南的物资可以直接到达京城。忽必烈大为高兴,将这条运河命名为“通惠河”。
【知识库】
二十八星宿
中国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五星运行的位置。东西南北四方各分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三百余颗星,形状与龙相似;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八百余颗星,组成蛇与龟的形象;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七百余颗星,组成了白虎图案;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五百多颗星,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二十八宿主要用来标定日月五星位置,也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