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成立的德意志联邦是一个没有中央政权的松散联盟。各邦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贵族、官僚、军阀把持着政权。在十九世纪上半期,各邦资本主义经济都程度不同地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强烈要求结束国家分裂状态,都希望能有个统一国内市场、统一法律和统一关税。1834年建立的全德关税同盟,就是在这种要求下出现的。关税同盟的建立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更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兴起。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不满足关税同盟的形式,它要求国家在政治上实现统一,建立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这就是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它要解决的历史任务。
法国二月革命的胜利,首先在南德各邦引起了革命运动。3月中旬,柏林发生了革命。普王威廉四世在王宫阳台上,向革命的殉难者低头认罪,承认了革命的胜利。之后德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大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以康普豪森为首的自由派内阁,对觉醒了的群众非常恐惧,于是它在街垒后面同旧制度的拥护者建立了联盟,利用整个旧的国家机器来对付群众的革命。康普豪森内阁同国王妥协为普鲁士反革命复辟奠定了基础。二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外回来,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以科伦为中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象革命的火炬,召唤着一切革命力量为民主共和国而斗争。三是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来打击普鲁士国王,却主张走合法的议会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因而在三月革命后立即召开全德国民议会、即法兰克福议会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德国资产阶级在法兰克福关起门来清谈,喋喋不休地讨论宪法条文,这既丧失了革命的大好时机,更助长了反革命气焰。而无产阶级虽然路线正确,但力量弱小,无法把革命推向胜利。在4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里,德国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经历了它的相持阶段之后,普鲁士的反革命势力发动了进攻。11月9日国王调军队包围柏林,12月5日国王宣布解散议会,普鲁士革命至此完全失败。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了统一的帝国宪法,宣布取消封建特权,统一法律、关税、币制和度量衡。这部宪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它虽有保守的一面,但仍不失为自由的宪法。所以当普鲁士国王拒绝接受奉献给他的帝国宪法和皇冠时,西南德国和莱茵省的广大群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维护帝国宪法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这场群众运动,积极参加了护宪斗争。恩格斯还在埃北菲尔和普伐尔茨亲自组织、指挥了群众性武装护宪运动。但由于缺乏统一而坚强的领导,运动终于失败了。维护帝国宪法运动的失败和法兰克福议会的解散,标志着德国革命的结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