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百科,天门冬寓意,天门冬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草之茂者为门,天门冬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名,别名天冬、天冬草、武竹、郁金山草、非洲天门冬。

天门冬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地下为块根,茎丛生,蔓性,下垂,多分枝,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刺状。我们所见到的针状叶是由小枝变态而成的针状枝,数枚簇生在一起,密聚着生在枝蔓上。由数朵花组成总状花序,小花

淡红色至白色,1~3朵簇生,有香气,花期5~6月。浆果球形,嫩时绿色,成熟后鲜红色,内含种子2~3粒,种子球形,黑色有光泽,果期10~12月。天门冬变种有矮天门冬、斑叶天门冬草。

宋代苏颂著《冬经本草》曰:天门冬“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细白花,亦有黄色及紫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圆实而长二三寸,大者为胜,一科一二十枚同撮,颇与百部根相类。”

【养】

天门冬原产非洲南部,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较耐阴,忌烈日,冬季要在温室越冬,用播种和分株繁殖。

春季或初夏播种,覆土0.5厘米。浇透水,约1个月发芽,苗高3~5厘米时,可以3~5株一丛移植在小花盆中,苗高10厘米时换盆。也可于春季出室后将原植株连盆磕出,视植株大小切成数块,分栽盆中。生长期要有充足阳光和通风的环境,适当浇水追肥,缺乏阳光或强光照射,水过多或干旱则导致枝条枯黄。根系生长势强,每年需要换盆,换盆时要剪去一部分根须,并去掉根须上着生的一部分小球体。上盆时,盆中土壤宜浅,底部放几片马掌做基肥。需在沿盆口处留下空间,以免生长后期,过旺的根系把盆土顶到盆面上,而无浇水、施肥的余地。天门冬适应性强,生长快,三年以上植株老化,应当淘汰,或剪去老枝,重新更新,故有“养小不养老”之说。

初冬转入温室越冬。冬季采种,采后用水浸泡,搓去果皮,晒干。

【赏】

天门冬线形叶状枝长而柔软,夏季开白色小花,浓香扑鼻,花后结出圆球形小果,由绿变红,红果绿叶,绚丽多姿,给严冬的居室增添了春色。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写有《天门冬》

高萝引蔓长,插楥垂碧丝。

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此诗一二句描写天门冬的形状,“萝”即萝摩。萝摩与天门冬相似,多年生蔓草,蔓长碧绿,茎缠绕于他物。“楥”(yuan音楦),为篱笆。天门冬像高高的萝摩蔓延很长,在篱笆上垂下很多碧绿的枝条。三四句写天门冬所处的环境,也是诗人所处的环境。“西窗”、“夜”、“雨”是凄凉孤独的处境。“无人领幽姿”,没有理会。

【用】

天门冬常年碧绿,秋冬时节绿叶中点缀着红果,宜作盆栽观叶观果植物,陈列居室,十分秀雅,也宜作花坛装饰,在组织盆花群时作镶边材料十分美观。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可把天门冬栽在小径两侧作镶边材料。可装饰大会场的主席台,及室内摆放,也可吊挂起来。剪其枝条配置花篮、花束或作插瓶的陪衬材料,十分理想。

天门冬肉质根营养丰富,蒸熟剥皮食之,甚甘美。其肉质根是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之一,含有天门冬酰胺和5—甲氧基呋喃甲醛,具有养肺、滋肾、清热、化痰、镇咳的疗效,主治支气管炎、百日咳、喉头肿痛、咳血、津枯、便秘等症。有些古籍里记载着天门冬治病有奇效的事。明代王象晋著之《群芳谱》记载一个健体药方:“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三丸,日三服,至十日轻身明目,二十日病愈,颜色如花,三十日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五十日行及奔马,百日延年。”风癫发作,天门冬去心皮,曝捣为末,酒服一汤匙,一日三次。面黑令白,天门冬曝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口疮连年,天门冬、麦门冬(并去心)、玄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诸般痈肿,新掘天门冬9~15克,洗净,沙盆擂细,以好酒滤汁,顿服,未效,再服必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