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原指一种高的境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呆若木鸡”原指一种高的境界

我们现在用“呆若木鸡”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却是个褒义词,和现在的意思有很大的差别。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中的一个寓言故事。齐宣王喜欢斗鸡,就找了一个名叫纪子的人专门训练斗鸡。才过去十天,齐宣王便问纪子斗鸡训练情况如何,是否训练好了,纪子回答说还没有,因为这只鸡看起来气势汹汹的,霸气太过外露。又过了十天,齐宣王再次询问,纪子还说不行,因为别的鸡的影子只要被它一看到,它的羽毛就会竖起来,说明它还在紧张,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齐宣王有些忍耐不住,再次去问,纪子还说不行,因为纪子认为这只鸡依旧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去了十天,齐宣王已经不想再问了,纪子却说差不多了,可以拿去斗鸡了。因为它看起来不动声色,有些呆头呆脑,就像木头鸡似的。这说明它已经处于完美的精神境界了。齐宣王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谁知道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连斗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

后来,人们便经常用“呆若木鸡”来形容那些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战斗力的人或物。这种看起来像木头的斗鸡不必出击,便会让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呆若木鸡”才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