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柳宗元
字子厚,唐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生在长安,世称柳河东, 是沿用祖籍。晚年被贬柳州,故又称柳柳州。出身于官宦之家,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 后调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由于支持有革新思想的王叔文集团,王被顺宗擢升后,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积极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
与韩愈“文以载道”的思想相呼应,柳宗元明确地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比较集中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他所谓的“道”与韩愈所倡基本一致,但又有所不同,即不应止于理论,而要接触到实际事物,《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说: “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还说“辅时及物为道。”行道及物从大的方面来看,就是要参与政治活动,褒贬时政,因而带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他认为“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以至“浮屠”等,都是“孔氏之异流”, “不与孔子异道。”主张兼容而非排斥异端。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主张在明道的基础上,文质并重。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以炳然诱后生,而终之以僻,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还说: “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在提倡古文上,柳宗元推重西汉文,与韩愈的师承先秦两汉的主张也稍有不同。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说: “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若汉之西京。殷周之前,其文简而野;魏晋以降,则荡而靡,得其中者汉氏,汉氏之东,则既衰矣。”他还主张博采众长。 “《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 《谷梁子》、 《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张在继承中要有创新,不必泥古。 《复杜温夫书》: “为文不能自雕斲,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亦何所师法。”
他还强调行为、品德对创作的重要意义,主张“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主张写作应当有严肃的态度,应当讲究写作技巧。柳宗元在他的山水记中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秀美,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上认为: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他认为自然美只有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润饰和再创造才能成艺术美,艺术美源于自然美又高于自然美。 “清湍修竹”正是因《兰亭集序》才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柳宗元这些正确的文学主张并付诸于文学实践,才使他的散文峭拔矫健,富丽多姿。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都给后世以巨大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