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太太学堂〉的批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太太学堂〉的批评》

作者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喜剧作家。他的大量作品主要是揭露和讽刺贵族、僧侣的虚伪、丑恶以及资产阶级的贪婪。他深入民间,善于吸收民间文学精华,虽然表面遵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却认为“博得广大观众的笑声才是喜剧的根本规律。”

1662年,莫里哀的杰作《太太学堂》在巴黎公演,得到极大的成功;同时也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给作者带来了纠纷。为了回击那些恶意的批评,莫里哀又用喜剧式写出了独幕剧《〈太太学堂〉 的批评》,提出了作者对于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意见以及关于表演艺术的理论和批评。

在一位叫余拉妮的女子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都是《太太学堂》的观众,道琅特骑士和余拉妮站在剧作者这方面;人李希大、克莉麦娜和侯爵站在攻击者那方面。余拉妮的堂妹艾莉丝是交际场中一位八面玲珑的少妇,表面鼓励攻击者,内地里却在捉弄他们。

通过人物对话,提出了关于评论喜剧的若干问题。主张批评的标准不是什么规矩、法则、成见,而是常识和真实。如果说喜剧写作有规则,那就是走大路子,引起笑,使观众欢喜;而不要从亚里士多德或贺拉斯那里去寻找答案,也不必问亚里士多德是否禁止笑。至于有的批评家把自己的成见当作才情,一旦发现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竟会恼火起来,这哪里是批评,简直是独断独行了。对来自宫廷的批评则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宫廷这地方,讲究说话漂亮而不笨拙,这有助于衡量喜剧的语言,而且真有博学之士,他们比书呆子懂得多一些;但宫廷里另有一批职业才子,他们动不动就拿起笔来骂人,这当然是够不上正确的批评了。

作者还谈到喜剧不比悲剧好写,因为前者要使演员在轻松的逗趣中揭示人物的缺点,而后者只须使他咒骂神,谴责命运,来显得人物的高尚。喜剧创作难就难在凭想象以追求奇异而又不违反真实,使得一本正经的人看了也会发笑。

莫里哀对喜剧的评价,完全从实际和艺术实践出发。他非常重视观众。他在这里肯定了池座观众的常识,否定了自命高雅的侯爵之流的小卫和把亚里士多德的法则当作金科玉律的学院派作家。

莫里哀的批评理论主要是反对迷信古人,提倡尊重时代,面向群众,不以成见代替才情,并研究笑的原因,对创作的要求包含着现实主义观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