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曲艺
中国特有的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据建国后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约有三百多个曲种,包括大鼓、 弹词、 琴书、道情、牌子曲、走唱、评话、滩簧、快板、相声等。每一类别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种类,如大鼓,就可分为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乐亭大鼓、梨花大鼓等多种;相声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三人以上的群口相声等。
曲艺的表现手段, 一般是以说、唱、身体动作等表演与欣赏者见面的,无论是反映社会生活,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还是表达思想感情,都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完成。说、唱、动作都以其生动、活泼、通俗、有趣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曲艺艺术演出时,演员数量不多,通常为一至二、三人,演员往往有一身兼多角的特点,忽而是叙述者,忽而又是被叙述的人物;一会是故事中的甲,一会儿又是故事中的乙。但一般说来曲艺艺术以间接叙述为主,角色扮演为辅。曲艺界关于演员的表演流行着这样的艺诀: “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老师傅”, “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装文扮武我自己,一人能演一台戏”。
从曲艺艺术的表现手段不难看出,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和演员与欣赏者直接对话的切近性,以及男女老幼都能欣赏的通俗性、群众性。
曲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曲艺艺术,多数以反映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合理愿望为自己的任务,有鲜明的爱憎立场,热情歌颂真善美,有力抨击假恶丑,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又陶冶人们的情操,使欣赏者得到高尚的美的享受。曲艺不愧为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
曲艺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的沃土养育了它,使它得以成长和繁荣,使它的曲种、类别不断增多。曲艺在汉代就已经萌芽了,出土的东汉陶俑就有“说书俑。”唐代有“说话”和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宋代十分流行的曲艺形式有“说话”、 “鼓子词”“诸宫词”、 “唱赚”等。到了元明清三代曲艺的曲种和曲目都有所增加;解放后,艺术界遵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曲艺进行了整编和革新,使它得到了长足发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