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为何写作?》
法国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的文艺理论著作《什么是文学?》一书的第二章。全书共四章: 《什么是写作?》、《为何写作?》、 《人们为谁写作?》、 《作家在1947年的境遇》。全文首先发表在1947年的《现代》杂志上,后出单行本,并收在作者的文集《境况种种》第二集中。
萨特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认为作家的形形色色的创作意图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更直接的、为大家共有的选择。 作家的“介入” (即干预),也就是一种选择。
萨特首先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和阅读两方面的详尽探讨,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有机联系。他指出,创作活动包含着阅读活动,创作只能在阅读中才得以完成。正是由于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艺术客体才得以显现出来。没有一种艺术可以不为别人或没有别人参加创造的。因此,阅读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读者在作者引导下的再创造。
基于上述观点,萨特指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吁求。创作就是向读者提出吁求,要求读者把作家通过语言所作的启示化为客观存在。由于具有一定目标的创作是一个独立的开端,它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自由,因此,作家的创作就是向读者的自由提出吁求,要求进行合作。但是,萨特又强调,作家并不满足于此,他还需读者把他交给他们的这种信任还给他,需要他们承认他的创作自由。这样,就又出现了一个有关阅读的辩证关系:我们越体验自己的自由,我们也就越承认别人的自由;别人对我们的要求越多,我们对别人的要求也越多。由此,阅读成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慷慨大度的契约。每个人相信他的对方,依靠他的对方;对自己有多少要求,也向对方提多少要求。他们双方都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于是建立了一种辩证的交往关系: 一方面,我在阅读时提出要求,如果要求得到满足就继续往下念。这就引起我对作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同时,要求作者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作者对我的要求是要我把我的要求提到最高程度。就这样,我的自由通过自身的展示,也展示了别人的自由。
此外,萨特还论及了文学与社会问题,认为艺术责任的核心是道德责任。作家作为一个与自由的人对话的自由人,只有一个题材,那就是自由。散文艺术只能存在于一个使散文获得意义的领域中,那就是民主的领域。因此,当民主受到威胁时,仅仅用笔来保卫是不够的。当作家被迫放下笔杆时,还必须拿起武器。因此,萨特认为,不管你是怎样接近文学,也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见解,文学把你投进了战斗。写作是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了,你就给卷入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