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悲剧冲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悲剧冲突

是构成悲剧本质、反映悲剧历史必然性的矛盾构成状态。悲剧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挫折、磨难和奋进。它是人类迈向自由王国所经历艰难历程的历史见证。作为矛盾结构,悲剧冲突在审美领域中表现的最为激烈、最为复杂。它不同于优美的审美对象, 各种差别显现为和谐、宁静、协调、安稳的结构状态。悲剧矛盾常常表现为不和谐、动荡、反协调、对立的结构状态。

西方美学史上,有许多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对悲剧冲突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论及悲剧冲突,并把这一问题的解决,看作是认识悲剧本质及特征的关键所在。黑格尔曾对悲剧的冲突作过理论分析。黑格尔把悲剧看作是最适合于表现事物辩证法则的艺术形式,充分强调矛盾冲突在悲剧中的作用。黑格尔指出,悲剧的本质是两种对立的伦理观念之间的冲突和调和。悲剧中的矛盾双方是两种伦理力量的代表。这两种伦理力量就其自身来说都是正确的,带有伦理上的普遍性,但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他们又都带有各自的片面性,即它们都坚持自己的片面要求而否定对方的同样是合理的要求,这就构成了不可调节的悲剧冲突。消解悲剧冲突的办法是,使双方受到惩罚、遭到毁灭,在这惩罚和毁灭中双方都扬弃掉自身的片面性,从而使矛盾冲突得到和解,永恒正义得到伸张。黑格尔用两种片面的伦理力量的冲突来解释悲剧,抹杀了悲剧冲突中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革命与反动的不可调和性,混淆了悲剧冲突的历史善恶标准。拉萨尔曾把悲剧的冲突理解为“观念的无限的目的和妥协的有限的狡智之间的辩证矛盾”。叔本华则将悲剧看作是人生痛苦和灾难的必然结果。他认为生命意志的冲动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力量,生命意志无穷无尽、永不休止地追求着欲望的满足,这样就使人生充满了永远不能满足欲望的痛苦,所以人生无法逃避悲剧的命运。尼采后来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思想,认为悲剧冲突根源于“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结合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科学地阐发了悲剧冲突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指出,悲剧性的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矛盾冲突。悲剧冲突根源于两种社会力量、两种历史趋势的尖锐对立矛盾,以及这一矛盾冲突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不可调和性,因而必然导致悲剧人物的失败和毁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悲剧冲突必然性的论述,跟已往一切旧悲剧冲突必然性的理论划清了界限,第一次把悲剧冲突明确地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点上。

由于矛盾的主导方面不同,悲剧冲突大致有两种构成情形。一种是新事物、新生力量与现存秩序及其维护者的悲剧冲突。在人类历史实践进程中,人类具有不断超越现存的力量,这种超越力量虽然代表着历史必然的进步要求,但在特定的阶段尚不能实现这一超越,因而遭到现存势力的否定,新生力量遭到旧势力的压倒或摧毁。这种悲剧性冲突体现着人类实践前行路程上所要付出的巨大历史代价,它激发人类走向自由的必胜信念,产生撼人心魄的崇高美感。另一种悲剧冲突是表现于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结局之中。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曾经是先进的、合理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开始转化为旧的、保守的力量,因而与社会必然发展的历史进程构成矛盾冲突,但是,当它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的存在的合理性时,这样它的代表人物的毁灭也就具有一定的悲剧性。此外,旧事物的悲剧,也可能产生在旧世界内部的矛盾对抗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