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果戈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果戈理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ъ-евич Гоголъ,1809—1852) 俄国作家、文学批评家。生于乌克兰一地主家庭,中学时曾受十二月党人、普希金诗歌以及法国启蒙学者著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做过小职员,学过美术。1834年秋始在彼得堡大学任教,次年离职,专事创作。他曾在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国旅居多年。

果戈理同普希金同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以“含泪的笑”这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著名的喜剧《钦差大臣》(1836),其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1835—1842),其中乞乞科夫形象是19世纪俄国小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文学典型。果戈理的艺术成就曾受到别林斯基、赫尔岑等的赞誉。但他晚年陷入博爱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并曾为农奴制的俄国辩护,同样也受到了别林斯基的严厉谴责。

果戈理的文艺观点见于《死魂灵》序言、 《我的忏悔》、 《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 《论演剧》等,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喜剧创作和文学民族性方面的思想。

他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他认为人物形象的创造来自对生活的“综合”,而不是“想象”的结果,也不赞成对生活作“简单的复写”,并提出“综合包括的事物越多”, “创作就越真实”。他同时强调文学对现实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一部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不写出“今天需要的人物”, “它在今天就不会有任何影响”,即使历史题材的创作也应“借过去来鞭挞现在”,并声言要当一名“现代作家”, “切实而根本地探索社会”,不嗜好“过去的时代”,而关注现实的“重要问题”。对具体创作,他主张“深思熟虑”,描画那些“感觉到了的”,并在“头脑里已经形成与充分概括的东西”,但在艺术表现时却不应“说教”,而应“用生动的形象”展示生活。

果戈理的喜剧理论具有深刻的辩证哲理。他认为生活中“到处隐藏着喜剧性”,喜剧性与滑稽不同,喜剧性来自平凡的生活,而滑稽来自剧作家的技巧。他高扬喜剧中的“笑”,说“笑真伟大,它不夺走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象个被捆住了的兔子”。在喜剧里, “笑”就是那可敬高贵、 “从人的光明品格中跳出来的”正面人物。他提出,在创作上要把可笑的人物和性格放在最可笑的情势里面;在表演上,要从人物活动的严肃中自然而然地显露出可笑;在演出效果上,能使人在哄笑中看到隐蔽的生活弊端,唤起崇高的生活感情。

关于文学的民族性,果戈理同样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艺术应当展示出“民族的一切优良品质和特性”, “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他的这一观点后来常为别林斯基引用发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