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但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但丁

但丁·阿里盖利(ALi-ghieri Dante,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出身佛罗伦萨城的贵族家庭。在政治上反对教皇,向往近代国家的世俗政权。曾参加新兴市民阶层的盖尔夫党,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但因反对罗马教皇而被终身流放。但丁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致康·格朗德的信》、 《筵席》和《论俗语》之中。

在《致康·格朗德的信》中,但丁论及了诗的字面的、寓言的、哲理的、奥秘的四种意义,而尤其强调中世纪诗的寓言意义和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中世纪文艺美学理论上的一种普遍性看法,当然这与弥漫整个社会宗教神秘主义是分不开的。这种理论也有着大量艺术实践的事实为根据,例如在造型艺术中,牧羊人象征基督或传教士,羊象征基督教徒,三角形象征神的三身一体,蛇象征恶魔等等。诗的四义说当然有些烦琐牵强,但却帮助我们认识到当时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努力作到感性形象与理性内容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感染人,才能达到一定的道德目的。在《筵席》中,但丁论及了美与善的区别和一致性。他认为善在内容,美在形式,对一部作品来说,善应在于思想,美在于词章的雕饰。这对于早期美学常常把善与美看作一回事,无疑是个理论上的发展,对认识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富于启发意义。但丁不仅论及美与善二者的区别,也指出了它们的一致性,不管是美还是善, 都是“可喜的”,都能引起人的快感,在当时尤其更应该注意善的方面。这种观点与他的“诗的公道”,并重视诗的实际效应是一致的。

《论俗语》是但丁关于语言问题的专著,所谓俗语就是指象保姆那样不需什么规则就可以学到的语言,它是与僧侣和学者们使用的拉丁语或文言相对而言的。前者是人类最初使用的语言,而后者是人为的,因此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它。但丁主张应该沥去俗语的“土俗气”,保其精华,加以推广,不论男人、女人,甚至小孩,都要尽其所能努力掌握它,这样有助于意大利民族国家的统一,还可以促使意大利文学接近自然和人民。这样的语言虽然“俗”,然而却是 “光辉”的。由于但丁对语言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他通过对《神曲》的创作,使他赢得了意大利民族文学语言创始者的称号。与他同时代的作家薄迦丘曾赞扬他说: “在诗的方面,特别在方言方面,在我看来,他是使方言升华并使它在我们意大利人中得到尊重的第一个人,就象荷马之于希腊, 维吉尔之于拉丁。”此外,关于的起源、本质以及天才、想象,但丁都偶有论及。上述所有这些,都影响到十四世纪以来欧洲各民族文学的形成以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增强。

但丁在思想上是矛盾的,文艺和美学理论也反映了新旧时代交替的特点,因此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个诗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