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和古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时期的哲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希腊哲学是随着希腊奴隶占有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在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古罗马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全部历史都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派别的斗争,这一斗争归根到底反映着奴隶主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
古希腊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主要哲学派别有: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埃利亚学派。唯物主义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最早一批唯物主义者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等。他们大多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确定的物质,泰勒斯认为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他们这种关于产生一切物质的统一泉源的素朴唯物主义的观念,是同“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消灭”的自发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的。赫拉克利特明白地表述了这种对自然现象极为素朴的辩证法观点,他认为“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联系着。德谟克利特用原子(物质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的运动、原子的各种结合方式来解释现实的一切现象,其中包括精神现象。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唯心主义最大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关于理念的学说。他认为理念客观存在着并构成超感觉的世界,感觉的实物世界仅仅是永恒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摹本。柏拉图的理念论遭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但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完全克服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他的学说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世界和可感觉的实物的客观存在,但同时把物质看成是某种消极的东西,认为只有实物的形式才是积极的因素。他提出“没有质料的形式”是运动的最终原因,即“第一推动力”,从而倒向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学说、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关系的论述,对辩证法的发展有积极贡献。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发生危机的时期,怀疑主义、折衷主义、斯多葛主义、新毕达哥拉斯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等在古希腊罗马得到广泛地传播,成为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理论来源。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是以希腊人伊壁鸠鲁、罗马人卢克莱修的学说为代表,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学说。古希腊罗马哲学是欧洲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8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