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赫拉普钦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赫拉普钦科

米哈依尔·鲍里萨维奇·赫拉普钦科(МихаилБорисович Храпченко, 1904—1985)苏联文艺学家。1904年11月生。1924年毕业于斯摩棱斯克大学,当过中学教师、沃罗涅日大学教师,红色教授学院教授。1928年加入共产党。1939—1948年任苏联部长会议艺术事务委员会主席。曾任《十月》杂志主篇。1948年起任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66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文学和语言学部秘书。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主席。《文学问题》编委。他的主要著作有《列宁论文学》(1938)、《果戈理的创作》(1954)、《世界观与创作》 (1957)、 《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 (1963)、《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 (1967)、《文学理论和创作过程》 (1969)等。他的代表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1970,获1974年列宁奖金),《艺术创作·现实·人》 (1978)。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一书论述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阐述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的文学遗产同当代现实的关系,同时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相互关系、文学艺术进步等新的理论问题,以及文学类型学研究、文学历史功能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论问题。而全书的核心则是苏联文艺界长期忽视的作家的创作个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如果不研究作家的个性,就无法理解艺术真正的特殊性和艺术的发展。而所谓作家的创作个性,就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心理特点的作家个人,就是作家对社会审美要求的态度,就是对读者抒发内心吁求的艺术家个人。

《艺术创作·现实·人》一书是作者所发表的论文的汇集,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当代美学问题》、 《现实主义概括及其形式》和《永世长存:文学作品的内在特性和功能》),剖析了各种现代主义流派,揭示了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深度、多样性、变动性和敏锐地反映各种联系和关系的能力,探索了某些作品以及传世的原因。第二部分(《符号学和艺术创作》、《审美符号的本质》、 《文学与现实的模拟》)着重分析了西欧盛行的所谓“普通”符号学,揭示了“美学模拟这个概念的片面性。第三部分(《论文学的系统分析》、《历史,文学研究的道路》、 《诗学、修辞学、文艺理论》)阐述了系统分析研究、类型学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历史功能研究等研究方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肯定修辞学是诗学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