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行书
在楷书基础上的草写和简化,将楷法与草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运用一部分草法,取其率意的用笔,流动的结体,简化了楷书的笔划,改变了楷书的字型,形成了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始于汉末,唐张怀瑾说: “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誃,务以简易”。他还指出:“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行书的特点,兼有楷书与草书之长处,如具有楷书之工整,故清晰可认;又保存着草书之飞动,故活泼可观。所以是书法家最常用的书体,也是书法艺术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行书又分为行真、行草之别, “行书非真非草,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谓之行真,带草者谓之行草。”即楷法因素多于草法的叫“行真”,草法因素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自从行书产生后,由于它具备辨认和便于书写的优点,而又集中诸体可观和精美结体、用笔的优点,所以,历代书法家,几乎少有不擅长写行书的。行书为书法艺术开拓了一条新路。其中最著名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将书法推陈出新的着力点放在行书上, “妙中增妙,新中更新”,这样抉择符合书法发展的要求,从实用角度上看,适合书写,便捷而易识;从艺术角度上看,在继承前人书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变化,超越了前人,创造了更富有表现力书体。因此隋唐以来行书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主流。这同王羲之行书的重大成就是分不开的。《书议》中说,王羲之“得重名者,以真、行故也。”例如,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呈现出一种高度洗炼含蓄,浑然天生的美,这是晋以前书法艺术中尚未达到的新境界,它将书法美在用笔与结体中充分发挥出来了,向来被人们奉为书法艺术的范本。此外还有王羲之的《圣教序》、唐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褚遂良《枯树赋》,李邕的《云摩将军李思训碑》,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苏轼的《黄州寒食诗》等等皆为历史行书名作,具有高度艺术美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