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原名《苦难的人们》,小说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写于一八四五年,中间经过一八四八年革命和一八五一年路易·拿破仑政变,雨果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扩充了作品的内容,深化了主题。作品的中心问题是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处境。小说主人公冉阿让是拿破仑时代的一个穷苦工人,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捕,几次越狱未成,竟连服十九年苦役。出狱后,他改名马德兰,以发明制造宝石的方法而致富,成了乐施好善的实业家,并被推选为市长。此时,他厂里的女工芳汀的命运十分悲惨。她十五岁到巴黎谋生,被人玩弄后遗弃,为了养活女儿,她被迫卖掉头发和牙齿,最后沦为娼妓。冉阿让了解到芳汀的身世,竭力济助她,并在芳汀弥留之际表示要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警长沙威一直怀疑市长马德兰就是当年的犯人冉阿让,始终盯住他不放。后因不愿加害于别人,冉阿让毅然自首,再度入狱。小珂赛特也落入小客店主家,受尽折磨。不久,冉阿让再度越狱,用钱赎回珂赛特,隐居在一个修道院里。几年后,巴黎爆发了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参加了巷战。战斗中混入街垒的沙威被起义者抓住,负责处决他的冉阿让却将其放走。在冉阿让多年为善的人格力量面前,沙威精神发生崩溃,终于投河自尽。后来,冉阿让又以一生所作的好事,感动了珂赛特的丈夫马吕斯男爵,使他由对自己的鄙视转为敬佩和理解。最后,风烛残年的冉阿让在这对年轻夫妇的臂弯里悄然离开了悲惨世界。《悲惨世界》通过以上的描写,集中反映了十九世纪前半期贫穷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处境。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起诉和抗议。作品在描写沙威时,突出了他作为资产阶级国家鹰犬的职业特点,力图把他写成令人憎恶的法律的化身,从而揭示了造成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残暴和法律的不公正。与此同时,作品通过冉阿让在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摆脱野蛮状态,成为舍己助人的道德家的描写,也表达了雨果用教育感化和慈善福利杜绝罪恶,改革社会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是雨果创作中现实主义因素最强的长篇小说。其中冉阿让的受迫害、芳汀的悲惨遭遇、珂赛特的苦难童年以及巴黎的街垒战,都是真切不隔的现实主义画面。但小说情节离奇,往往借偶然因素推动,人物兼有许多离奇经历,描写常用夸张,语调高昂激越,因此就创作方法来说,主要是浪漫主义的。《悲惨世界》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社会的史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