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普希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щкин,1799—1837)俄国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他没有理论专著,但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却很丰富,这主要反映在他的诗歌、书信、论文以及手稿片断里。比较著名的有《给〈莫斯科通报〉出版人的信》、 《论批评》、《论民众戏剧和戏剧〈玛尔法女市政长官〉》、 《论悲剧》、 《论诗的风格》等。

普希金一生都在为捍卫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斗争。他主张要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诗人应该到“沸腾的泉源里”去寻找本民族可以接受的东西。他从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人道思想出发,主张现实主义必须建立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应该用文学去宣扬自由、民主、个性解放。他以自己的审美创造实践,兑现了这种进步的主张。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塑造了象欧根·奥涅金这样“多余人”的形象,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繁荣开了先河。在具体创作主张上,他反对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那种“苍白无味的、千篇一律的仿作”,主张“用对于人物、时代的正确描绘,历史性格和事件的发展,来弥补这种严重的缺点”,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普希金把它称之为“真正浪漫主义的悲剧”。基于这种主导思想,他强调艺术的逼真性,他把逼真看作是戏剧创作的“主要条件和基础”,戏剧家必须“描写自己真实环境中的真实感情”。只有这样,戏剧才能引人入胜,才能给人以教益,才能发挥它的巨大的社会作用。

普希金对文艺批评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他明确提出文艺批评是一种科学, “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尽管这种认识还不够全面,但他确实明确了文艺批评的主要功能。就是说,文艺批评是建立在创作实践基础上的。当然除了作家作品外,文艺批评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一切文艺现象、文艺规律等等,普希金还没有完全把握到。为了增强文艺批评的科学性,批评家应该成为精通艺术的行家,达到这种行家的主体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对艺术的热爱。“哪里没有对艺术的爱,哪里就没有批评。”这种认识是很深刻的,批评家不是冷眼旁观者,他的任务是在创作中发现美。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从自己的创作中体会到灵感的重要性。他在反驳丘赫尔柏凯论灵感的手稿中,指出灵感乃是“一种心灵状况”, “是精神对于最活跃地接受印象的渴望,因而也是对于神速地领悟概念的渴望,……诗之需要灵感,正如几何学中需要灵感一样”。灵感是创作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但它离不开经验和理智。 “灵感可以没有狂喜而存在,但是狂喜没有灵感便不存在”。

普希金反对古典主义戏剧的法则“三一律”,要求对戏剧陈腐的形式进行改革。他推崇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希望按照莎士比亚的体系来写悲剧。这也正是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在文学史上找到的楷模。不仅在创作上他要革新,在文艺批评上,他也号召不要囿于法国批评的模式,要看到那些不适于法则的东西。普希金是位勇于探索的文艺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仅给我们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象《欧根·奥涅金》、 《上尉的女儿》以及大量的诗歌,而且在文艺美学理论上,也为欧洲,特别是俄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