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文《岳麓回旋曲》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吕红文

【原文】:

我在岳麓山上走着,却不相信我已摸到南岳之足。“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麓山盖衡山之足……乃南岳七十二峰之数”又说它是南岳佛祖七十二弟子中最小的一个,名叫云麓和尚的振锡之所……那时没飞机,更无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古代的文人学士们站在什么样的高处,总览浩瀚八百里,点定这七十二峰首尾的呢?

路。宽宽的可容两辆大卡车阔来阔往的大马路。坦坦直直地溜跶了很长一段才稍显弯折的柏油路。车就这样驶过,人就这样上去。

这也叫登山么?

我们四川的峨眉山不是这样的。就是一抹平的“成都大广场”上冒了个“尖堆儿”的青神山也不是这样的。曲径级级,弯来拐去,一举手一投足也叫你吁气冒汗,费很大劲方得一处佳景。登攀,好难!这同时也让你知晓了那难中之乐,乐中之趣,趣中之理。

火车在湘江平原上撩衫甩膀放开小跑的时候,笔会上新结识的湖南朋友告诉我:岳麓山濒临湘江西岸,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长沙市区的西面。新建的长沙车站居东,你出站,沿一条纵贯东西的五一大道往西,一直往西,过湘江就是岳麓山!我便美美地算计着:正点到长沙,天将晓未晓。出侍站来,车站广场上面西而立;渺渺乐音里,一轮红耀由那漫漫晨曦从我背后缓缓浮起,于是那绿翡翠的岳麓一浪浪地漾开了明丽的光环……那是怎样的岳麓之晨呀。

可是,没有。阴阴天,灰暗的楼,泯灭了我的视线。待我乘上旅行车,急慌慌地在五一大道上直奔了十一华里,撕开了并不很高的楼群的遮掩,安详静谧的岳麓、低吟浅唱的湖江方才慢腾腾地几乎同时地飘来眼底。

这也叫山?……瞻瞻着横卧在那儿的绿馒头,脚步凝凝地,滞阻在十七孔双曲公路桥上。湘水一展查垠地,静悄悄,北去,北去……我望它的上游,那儿,极目处,也许还高过岳麓一两寸吧?我又乘车从湘江大桥中部,一个螺旋直下水陆洲,啊!“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是五公里长百米宽的江心洲,说是俨如湘水中的一只长艇;我却于那比黄河长江窄束得多的水面来飘忽这洲,醉眼这艇,倏倏然泛大起来,泛大泛大!仿佛并不比岳麓山小多少了。

岳麓岳麓呀。你样的这样不起眼呢,

我在岳麓山上走着……

想起了从这里走出去的一棵参天大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苍茫大地,终主沉浮!想起了朝圣般地蜂拥到此间的年月。陆上行,车挤;水上走,船挤;步行去,道挤;吃饭、店挤;睡觉、房挤……

想起了拥有四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和一系列现代化设备的长沙火车站。想起了八方支援、突击施工、重点建设的日日夜夜,消消息息。想起了落成时的鞭炮、剪彩、照片、电影、诗歌。主楼中央,巍巍托起六十三米高的钟楼;钟楼之颠,熊熊擎起红通通的火炬;火炬之光,照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漠河村寨、西沙宝岛……

那时我没机会能挤进去。

那时凑挤的人不知怎的那样多!

游人三三两两,多半属于步态蹒跚的退休老人,走走、坐坐、叹叹,前边不去啰!下回来啰!又两两三三折回去,漫不经心的,并无不到大马路尽头的爱晚亭,不缅怀缅怀“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的参天大树的青春热血,决不半途而返的壮心。本地土著,常来常往,视岳麓一闲游之地而已。剩下还有跑跑闹闹的少年,邀约来,树林里干仗;小伢子跟着小阿姨小阿叔上山来野餐,小姨小叔吃着情和爱,小伢子凑个嫩甜的稚趣;剩下的……愈来愈灰蒙的天,愈来愈灰暗的地,哦哦,也许如我那新结识的湖南朋友所说:“岳麓山土好看的是秋天哪!眼下还是早春,你来的不是时候!”

但我记起出了长沙站,去问那“马王堆咋走”的,去挤那趟车的并不少哇,不怕灰蒙的天,灰暗的地,也不怕这早春的风风雨雨。一座汉墓。一个女尸。衣饰如旧。面目如生。人世间地覆天翻,沧海桑田,她却在另一世界里一觉睡过两千年,忽然,闭着眼睛“醒”来了!掐指一算,她的“面世”对于今人的轰动也有十来年了,却仍是……

我孤寂寂地独坐在爱晚亭里。

望那四根圆柱攒天而起的高高的亭,望那亭外四根石柱挺起的超然的檐,望那重檐四披的琉璃绿瓦,望那有如羽翼舒展的翘然之角,望那三面环山、一面开豁、两条碧涧自幽壑中潺潺而来,琤琤若琴弦,入了亭前的池塘里……

踢踏!踢踏!我似闻见奔跑之声!

啊!啊!啊!啊!我似看见顶着风雨的“浴”洗自身的那个人……

参天大树的热血年代的健拔身影。

追他去!

我在岳麓山上奔跑起米……

气喘吁吁地,我有所悟了。岳麓山并不小啊,只因外貌浑圆,不甚陡峭,又逶迤在一个偌大的空旷境界里,阔不显峻罢了。遥望前方,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山贴附在它的周围,一座座皆如骏马来奔。南岳大佛,何等大足啊!我估量我眼下的位置不过是刚接近那隆起的脚背而已,差得远哩。

路遥知足力,我放缓了脚步。

依然是,吟吟地,岳麓山上走着、走着……

漫回首,湘水麓山之畔的城廊田畴虽在阴阴天,却也粉墨画似的,远远近近,展轴而现。“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象陈毅元帅胸襟和气魄的恐不多矣!我哪里敢去妄比。我也不是那种气质,自然不会如是效颦。此刻我勾想起的仅是一个小趣:有人考及长沙一名由来,说它是应兆于天上轸宿中一颗星的祥瑞,这颗小星星就名叫“长沙”。谁考出来的呢?记不起了,好象是司马迁,《史记》里有个篇名叫《天官》吧……实在是记不准了。

啊,天上那颗小星星叫“长沙”。

长沙,你原是一颗落地的小星星。

这颗小星星的引力有多大呢?有人说,筚路蓝褛、开疆拓宇的楚君臣曾奔它而来,迁徙不定中,江北以丹阳为中心,江南则以长沙为重点,纵横转战,终成南方统一大业,小星星亦随楚之强大而兴盛;又有人说,长沙可能是中国诗坛之祖的屈原披发狂吟之处,“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怀沙》赋即因眷恋长沙而作;还有人说,年轻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因锐意改革横遭排挤,为长沙太傅时就住在如今叫福胜街三条巷14号的那间祠堂式房子里,“鹏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对着不祥之鸟猫头鹰,哀悼人生,排遣忧累,写就中国文学史上由骚体诗发展到汉赋的代表作《鹏鸟赋》;还有人说,曾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于那动乱年代里关心百姓疾苦,以其精湛的医术救活多少生灵,并总结写成对祖国医学作出巨大贡献至今国际声誉甚高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还有人说,长沙市有条营盘街曾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创建飞虎军的营盘,强兵骏马精兵器,士气旺盛,英勇善战,声威如他词中所写:“壮年旌旗拥万夫”!……

这些,我都信。

长沙,不愧是中国的二十四大历史名城之一啊!

我在岳麓山上走着……

来到烧火僧留下“半”字诗的那个半山亭。“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嵚,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云半开,半听松声半听琴。”趣且趣矣,可也只是趣趣而已,正气凛然的南岳足背竟然收纳此种不伦不类,气煞人也!半步也不想停留,恨不得从那亭上飞跨过去。

麓山寺里的“六朝松”是值得一凭吊的,然数十善男信女不知从那儿越我前去,仿佛天界悄然而降一般,穿进穿出,色舞眉飞,一毛钱一根香、一毛五一只小蜡,一元钱一对中蜡,两块五一对大蜡,不贵!不贵!就在那卖,就在那买,就在那里燃点,就在那里叩拜。烟雾弥漫,污染了好宽一个空间,我望那“翻风啸雨插云根,百尺森然独踞尊”的劲松,似乎焦眉愁眼的嗽声咳咳,直喊受不住了,哪里忍心久留,并着步儿冲了过去。

往下,兴味索然了。也不知怎的过了白鸥泉、笑啼崖、云麓宫、归来钟、响鼓岭、飞来石、蟒蛇洞……直到山风加了劲,扑簌簌来了雨点,我才回醒过来:这是岳麓名山,我是专程来拜谒它的。当不虚此行啊!

可眼前最要紧的是寻个躲雨的地方。

终于靠近了一处路标:黄兴墓由此去!

黄兴黄兴,对了,就是那个与孙中山齐名、世称“孙黄”的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黄兴,就是那个甲辰长沙起事失败蒙友人设计送其出险嘱脱险即复电拍一“兴”字遂有此名的黄兴,就是那个受命危难武昌闯马场登坛拜将数冒艰险积劳遘疾四十二岁而卒得以国葬大礼埋在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小月亮台坪的黄兴。这可是个刚勇得惊人、传奇得迷人的长沙人哪!去,看看他去!

我一路疼行,脑子里也疾疾生风地驰过他那刚勇传奇的形象。念书时候吧,就有些与众不同,笔有《笔铭》:“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墨有《墨铭》:“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阴是竞,尺壁为宝。”广州起义枪声将响,寥寥数笔通向五位友人作绝命之书:“事冗,无暇通候,罪过,罪过,罪过!本日驰赴陈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此书以当绝笔”,书末竟盖上“铲除世界一切障碍物之使者”如许长文的印鉴。此战中右手伤,二指断,仍以左手书战斗檄文!武昌首义受挫,迢迢奔波,破围入内,赶制大旗二面,上书斗大“黄”字,令人骑马挥旗,滚滚硝烟里呼啸而过:“黄兴来也!”稳住军心,挽回危局,尔后又困境犹斗,领导了二十四天的汉阳保卫战,捍卫着武昌义旗,为促进各省反清独立赢得了宝贵的分分秒秒……

我赶到黄兴墓庐时,大雨到了。从那藤架式的阳台放眼望去,朦朦雨幕里,蓊郁苍翠的松桕和香樟掩映间,那高高的塔形碑柱昂然矗立,尖棱棱的酷似一柄巨剑,闪着熠熠寒光,长长地锐指着昏暗的苍穹。蓦然我想起他《蝶峦花·吊黄花岗》中的末句:“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不知这墓碑的设计者是谁,要不是生前的知音,就一定在某个不眠之夜里梦见了长沙虎子的英魂,隐隐听见他在呼喊:“南岳之足,岂能无长剑相倚!”

其时,新结识的湖南朋友奔跑着送了伞来。殷殷之情,感人深矣!激动难已,坐也不宁,干脆相约着擎伞而归。我们说,这也算“风浴”、“雨浴”么?我们答,姑且算吧,“心浴”而已。一路奔啊跑啊,顾不得俯览山下的长沙城池,岛渚风帆,泥了衣、湿了身也在所不计,仿佛顽童似的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傻劲,成了无所羁绊的生龙活虎的弄潮之人。但是,傻奔傻跑到山脚下,急来急去的春雨收住之时,视线里的巧合却叫我们目瞪口呆——

天光漏一线,金灿灿照着庄严凝重的岳麓书院——那个“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那个理学大师朱熹留有“忠孝廉节”手书石刻的“道南正脉”。唉,攀了一半天的“南岳之足”,却还一足为它之足呢。真有那么博大精深么,居然背负着这样一座无限荣光的名山?

一刹时我们都默然了。

【鉴赏】:

一般的游记,总是要描绘一番所游之处的江山美景,结尾加几句赞叹,久而久之,已使人厌烦不已,而读了这篇《岳麓回旋曲》,却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这篇文章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它驰骋无极的想象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长沙,是中国二十四座文化名城之一,而岳麓山在历史上也曾留下过无数印迹,作者缓步走在岳麓山中,思想却已飞到了过去的年代里,脑海中翻腾着的,有马王堆汉墓女尸、披发狂吟的屈原、怀才不遇的贾谊、医圣张仲景、豪放词人辛弃疾、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这些历史人物穿插叠印在岳麓风景之中,使得岳麓已不单纯是一座名山,更是一座负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纪念碑。

作者是按着游览的路线来写的,但却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不时杂以观察和议论,即使是一段平坦的马路也能引起作者关于登攀的人生之感。进入岳麓山中,作者的思绪更加繁杂,他想到了一个伟人曾经拥有过的荣耀,想起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魄,他想到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功绩和遭遇。在想象中,作者的感情也是几番起伏,由未游岳麓之前的憧憬到乍见岳麓的失望,由爱晚亭中的激情到六朝松旁的郁气,由黄兴墓前的心潮澎湃到岳麓书院的默然,这样跌宕起伏的感情中蕴藉着的又该是怎样复杂难言的思想呢?是对于历史的缅怀,还是对于现实的呼唤,是对于“忠孝廉节”的文化传统的疑惑,还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愚昧沉闷的痛心,也许什么都是,也可能什么都不是,但那种穿透岳麓的呐喊却是如此清晰地传到了我们的耳际,于是,我们也随之激动,于是,我们也随之默然。

这篇文章包含了如此丰富的遐思,弄不好便会造成头绪的混乱。作者紧紧抓住了感情的脉络,同时不时杂以“我在岳麓山上走着……”、“我在岳麓山上奔跑起来……”、“我放缓了脚步。依然是,吟吟地,岳麓山上走着、走着……”这样的句子,使得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在结构上可说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而在剪裁上也注意了材料的适度运用,以黄兴为主要抒写对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结尾处的“一刹时我们都默然了”更是给人留下了无限回味的余地,可谓得“留白天地宽”之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