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林《莫拉维诗选》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何文林

【作家简介】莫拉那·贾拉勒丁·穆罕默德·莫拉维(即鲁米,1207—1273)是中世纪伊朗著名人,伊斯兰苏菲教派的宗教家。

莫拉维生于巴尔赫(现属阿富汗境内),父亲巴哈乌金是宗教学者,信奉苏菲主义。诗人14岁时,蒙古人入侵,为了避其灾害,父亲携家逃走,流浪在阿拉伯地区。途中父亲带少年鲁米拜会了著名的苏菲教派诗人阿塔尔,高龄的诗人赠送给他一本长诗《阿斯拉尔书》的抄本。1229年,父亲受库尔特苏丹的召请,来到古尼涅任教职,全家人定居土耳其。诗人少年从父学习,获得广博的伊斯兰教知识,外族入侵的战乱灾荒也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父亲死后,他继任父亲的职位。1231年之后外出学习,到过大马士革等地。几年后回来继续从事宗教宣讲、研究、教学等工作。1239年与著名的苏菲教派宗教家沙姆里·塔布里兹相识,深受其影响,开始成为苏菲教派的信徒,从事神秘主义宗教哲学的研究,放弃了自己的教职,引起周围人的不满。1242年在一次骚乱中沙姆里失踪,这促使诗人全心全意为苏菲教派宣传。在他的勤奋工作下,以他名字命名的苏菲派教团——莫拉维教团成立,他虽不担任教长公职,但是声望甚高。他的晚年主要从事宗教哲学研究和诗歌创作。他的抒情诗集名为《沙姆斯集》,是献给自己的导师沙姆里的,共有3万余行,既抒发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情感,又有世俗情感的流露。这部诗集使他获得“冥想生活的夜莺”称号。哲理寓言诗集《玛斯纳维集》,共6卷,26000多行诗,是受教长胡沙穆金的请求,阐明苏菲教理的诗作,它被誉为“苏菲教知识大全”。他还写下许多宗教哲学著作,著名的为《物之内蕴》。鲁米是苏菲教派的大诗人,他达到了苏菲派诗歌的顶峰,因此,伊朗学者认为他与菲尔多西、萨迪和哈菲兹并称,是中古波斯诗歌的四大支柱之一。

《鲁米诗选》,宋兆霖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它选编11则哲理寓言诗。其次还有部分抒情诗,散见在《波斯古代抒情诗选》(张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出版)和《痴醉的恋歌——波斯柔巴依集》(张晖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出版)里。

【作品节选】

戎哈和孩子

有个孩子送父殡葬入坟,

一路上悲伤地悼念亡人:

“我的亲人呵,你将要永藏

在送你去的那地府之邦!

那儿从不见一丝儿光线,

那儿没有垫子,也没有地毯!

那儿没有火上沸腾的薄羹,

那儿夜无灯烛,昼无食粮!

那儿没有屋顶、门窗、天井,

那儿没朋友,也没有好近邻!

住在那阴暗的屋子里边,

啊,你将多么地不幸可怜!

由于那住宅的阴暗狭窄,

亲人啊,将使你苍白憔悴!”

他这样把父亲送进新宅,

眼中淌的是血,不是眼泪!

“爸爸啊!”这时候戎哈问话。

“他们定把死人送到我们家!”

“傻瓜!”父亲说。他回答戎哈:

“是啊,这些特征我们家一点不差!

全同我们家一样:没垫子,没屋顶,

没有粮食,没有地毯,也没有天井!”

(宋兆霖译)

修辞学家和海员

修辞学家登上了一条蓬船,

在海员面前十分骄矜傲慢。

“你可懂得修辞学?”“不懂。”

“这等于你只有半个生命。”

海员强压住自己的愤懑悒郁,

当时并未反驳而是沉默不语。

突然狂风掀起惊涛骇浪,

海员这时才对修辞学家叫嚷:

“你可懂得游泳?也请说说。”

答道:“游泳我从来没有学过。”

“修辞学家啊!你即将丧失整个生命,

因为船儿很快就要沉入海中。”

(张晖译)

葡萄的故事(节选)

说起来实在是叫人不能明了,

有时敌视能把友谊偷偷换掉,

同样东西由于叫法各异,

竟也会愤愤地产生敌意。

有一次四人同行:土耳其人、

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

有位好人送给他们一块钱,

这一来他们就起了争端。

……

无知煽起了他们的仇恨,

结果使牙齿和肋骨受损。

啊,要是有个百语精通的人在一道,

只要用一句话就能使他们和好。

……

语言不同就会带来战争,

我的语言是:“团结、安定、和平。”

(宋兆霖译)

柔巴依抒情诗二首

既对人恶,人对你也决无善心——

作恶多端,只能得恶的报应。

虽说真主慷慨施惠,普慈天下,

但播种大麦,不会有小麦收成。

我漫游在痴爱你的旷野山川,

寻找机会,以便能够同你相见。

不论我栖身于什么样的逆旅,

眼前都晃动你的倩影和流眄。

(张晖译)

抒情诗体一首

朋友啊!请帮助我,把我的情人唤来!

她竟匆匆地离去,请你把她劝回来!

请为她弹琴奏曲,拨动她的心弦,

使她这绝代的佳人仍回“月宫”中来。

假如她许诺说:“只须再等待片刻。”

你别独自返回——因她十分狡狯。

她说“片刻”,只不过是在耍弄手腕——

她能把水打成扣结,能锁住云霭。

我的情人到来时,便是我欢乐之日——

想看到真主的奇迹,只有耐心等待。

她在哪里出现,哪里的美女不再漂亮;

喻她为太阳,别的美女之“灯”便无光彩。

心儿啊!快随朋友飞到也门情人那里——

以便向她这无价的“玛瑙”挚情地一拜。

(张晖译)

【作品鉴赏】苏菲教派于7世纪末产生于阿拉伯,来自民间,后来成为神秘主义教派。苏菲原意“羊毛”,意为守贫、苦行、禁欲。早期对封建王朝奢侈腐化不满,对虚伪的教士反抗,后发展了神秘主义倾向。8世纪流入伊朗,12、13世纪在伊朗兴盛,同时也产生了苏菲派文学,在先后出现的著名诗人中,鲁米则是苏菲文学集大成者。苏菲诗歌独具特色,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广泛收集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用以阐述教理;一是假借世俗的爱情,表达对真主的神秘之爱。因为苏菲教派强调内心修炼,信徒心灵与神直接沟通,所以产生大量既有神秘色彩又有世俗生活气息的情歌。鲁米的诗作体现了苏菲诗歌特征。

六卷集的《玛斯纳维集》就是用众多的长短不一的故事、传说、寓言组成,它们有趣生动,不乏深刻的哲理内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戎哈和孩子》是篇小故事,描写传说中头脑简单、不善思索的少年戎哈的直觉感受,他发现父亲死后埋葬在坟墓之中,与自己家一样,所以他直言“他们定把死人送到我们家”。父亲的回答确是画龙点睛之笔,指出坟墓“全同我们家一样:没垫子,没屋顶,没有粮食,没有地毯,也没有天井!”贫苦人的人间生活即是坟墓的主题赫然呈现出来,用幽默的故事写出贫民生活的惨状。《受惊的市民》也是篇短小故事,选择街头小景,用市民的惊恐,写出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真象。惊慌的市民见到街上的官吏执行国君抓驴子的圣旨,由于他们过分卖劲“失去理性,是真是假他们全都分辨不清”,“暴虐之君穷凶恶极成狂,竟想抓人作驴子顶上”,急忙逃避到别人的家里。市民的惊怕达到疯癫的地步,它揭示了暴政给平民百姓带来的骚扰和灾难。在别的故事里,写出强盗横行,洗劫商队(《卫兵的喊叫》),贫苦人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做出非法越轨之事(《被偷驴子的故事》)等等。这些现实意义很强的故事不啻是诗人所处的战乱、兵荒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少年时期经历的流浪、避灾生活的折射。

鲁米的寓言诗中大量是为阐明教义之作,故事有趣动人,含意深刻。《葡萄的故事》写出语言不同造成纠纷和战争的故事。诗人描写土耳其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都要买葡萄,但语言不同引起他们之间不和。故事的寓意不是沟通语言,而是沟通思想。语言不同是信仰不同,只有在一致的信仰之下,才能和睦相处。诗人最后说道:“我的语言是:团结、安定、和平。”克己仁爱是苏菲教派的基本教理,诗人用这篇短小而寓意深刻的故事阐明教理的仁爱观念。《园丁的故事》用园丁挑拨苏菲教徒、先知后代和神法家,然后个个击破,把三人打倒的故事,指出人们要相亲相爱,真诚和善,反之“用敌视报答友谊”将酿成灾祸。苏菲教派主张内心修炼,排除一切杂念,让灵魂与真主沟通。《罗马人与中国人》这则寓言故事是写一位国君请了罗马人和中国人共同做画,中国人夸耀自己的才能画出精美的图画,为世人惊叹,而罗马人只作一幅洁白如镜的墙壁,把中国人的画映在其中,使人们“发出惊异的目光”。罗马人即是苏菲教徒,他作出的明镜之图是说明“把心胸磨洗的有如一面明镜”,“味与色就全然摈弃”、“领略到的是坚定信主的真谛”,是强调内心修炼的教义。出于这种观念,诗人反对脱离实际的繁琐的教规和教礼,在《修辞学家和海员》里,讽刺只会空谈不会实践的修辞学家,最终因不会游泳葬在海底。修辞学家的空谈和他的傲慢影射了伊斯兰教派中的经院哲学观念和只重宗教仪式不重内心修炼的形式主义作风。

鲁米的寓言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含许多生活哲理。有名的《聋子探望病邻》把一个主观主义者形象活脱脱地勾画出来。聋子出于好心,要安慰病邻,适得其反,他成了病人的“死敌”,遭到病人的咒骂。愿望与效果的背悖来自残疾“聋子”,他不能体察病人的心情(外在实际),这就是主观主义者的基本性格。《喀斯文人和理发师的故事》是篇饶有风趣的寓言,它讲的是喀斯文人的纹身的风习,他请理发匠在肩上刺上一头“狂怒的狮子”图案,使自己“成为勇敢坚定的人”。但他不堪忍受针刺之苦,让理发匠去掉狮子的尾巴、脑袋、鬃毛和肚皮,理发匠最后把他打发回家。诗中总结教益:“朋友啊,你要忍受苦辛,为了用生活之光教化心灵”,“谁的耐心经过千锤百炼,就不会被白昼的炎热烧干”。喀斯文人是一个“好龙”的叶公,他从反面为人们提供的教训:坚忍不拔、千锤百炼是取得成功之根本。诗中也对纹身的怪习作了讽刺,说它是“无端地使自然之美受损”。

鲁米寓言诗的故事来自民间,不过是信手拈来,为其所用。但是他只保留了故事原貌,而重新阐发了哲理内含。《罗马人和中国人》是一篇著名的民间故事,中古波斯不少诗人(如尼扎米)借用过。故事的原意,既赞美中国人作画的才艺,也歌颂罗马人的智慧,他们平分秋色。而鲁米笔下的故事却有了新的选择和倾斜,抬高了罗马人的智慧,用他的明镜的图画寓意着苏菲教徒的完美无瑕的心灵。诗人新的立意,从某一角度又深化了故事的内含,更具有哲理的意味。鲁米的寓言诗沿用了东方故事文学的议论、抒情的特点,在故事之前、之后都有诗人的议论,阐发他的观点,总结故事的精神,而且在故事叙述之中,诗人也往往抑制不住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歌哲理化的倾向更为鲜明,警句妙言比比皆是,抒情、议论与叙事的融合更为自如、洒脱。诗人的寓言诗多数来自民间,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而且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修辞学家的自大傲慢,少年戎哈的单纯、憨直,喀斯文人的胆怯、软弱,市民的惊恐的心态,都写得生动有趣。

鲁米的抒情诗也是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无论是短小的抒情诗(柔巴依体),还是长篇的抒情诗都是很出色的,其中一部分是直接表露诗人的心怀,阐发诗人的思想;一部分是借情侣之爱表达信徒对神的追求的“情诗”。这种“情诗”往往情深意切、缠绵悱恻,是绝好的爱情诗。《柔巴依诗(二)》诗人急切寻找时机与情人相见,佳人的倩影终日伴随他相行,这种深深的思念,苦苦的寻求,揭示了追求爱情者的真挚的深情。《抒情诗体一首》抒情气息更为浓郁,请朋友寻找情人的行踪,乞求她再度回到“月宫”;当情人重现在自己的眼前,这是“真主的奇迹”,要耐心等待幸福时刻的来临;可是分离时刻难熬,希望自己的心灵随朋友前行拜见情人。这里诗人渴望情人的感情是曲折多变的,但追求的心愿始终如一。情人在诗人的心目中,高于一切美女,她的光彩盖过一切光亮。自然诗中情人的俏影,爱人的美丽和光彩也可是神的象征,诗人的执着追求也可是对神的渴慕和膜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