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匿瑕》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含垢匿瑕

【原典】

晋陈骞①,沉厚有智谋,少有度量,含垢匿瑕②,所在存绩③。

【注释】

①陈骞(211~292):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西晋开国功臣,官至大将军。此事详见《晋书·陈骞传》卷三十五。②含垢匿瑕:容忍别人的侮辱,掩藏他人的不足。③存绩:做出成果。

【译文】

晋代的陈骞,性情稳重宽厚,有智谋。少年时就有度量,能够忍住委屈,宽恕他人。做任何事都很有成就。

【延伸阅读】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多次论“器”的内容,他说:“君子不器。”“管仲之器小哉!”“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孔子所说的“器”,大多是指一个人的器量。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是说性格具有先天性,然而无数的例子证明,性格还是可以调整的,相比较而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却很难改变。正如一丛荆棘灌木,无论土壤如何肥沃,气候如何适宜,都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它的个头受到了“器”的影响,这是与生俱来,不可变化的。一个人的器量,虽然不至于如树那样不可调节,但后天修养所能达到的效果实在有限。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因为他善“养气”,善养“浩然之气”,但他所养的也只是心境之气,而非度量之器。所以一个人将来能够成为什么,完全是受其与生俱来的器量限制。虽然大器之人不见得都能成大器,但成大器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器小之人。所以中国一句古话“三岁看到老”,关注的重点大概也就是人的“器”。唐代裴行俭正是这么看人的,史书中记录了如下的故事:“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陈骞的成才所在皆因他的度量,年少而有度量,正说明“器”的先天性特征。史书称,“骞沈厚有智谋。初,矫(陈骞的父亲陈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帝意果释,骞尚少,为夏侯玄所侮,意色自若,玄以此异之。”因为大器,所以能够容纳百川,对于诸多外在的压力,天然具有优越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必定能够忍受委屈;因为是大器,所以多半会理想高远,而高远理想的下面必定是博大的人格,正如高楼之下必有坚厚的地基一样。孔子说人有三种类型,即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陈骞或者就是第一种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