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陈重①,字景公,举孝廉②,在郎署。有同署郎负③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请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重曰:“非我之为,当有同姓名者。”终不言惠④。
【注释】
①陈重:字景公,东汉名士,豫章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后举茂才,除细阳令。政有异化,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后为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于任上。此事详见《后汉书·独行列传》。②举孝廉: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③负:欠。④终:始终。不言惠:不提自己对人的好处。
【译文】
陈重,字景公,被推荐为孝廉,在衙门中当郎官。有位同僚欠下了数十万钱的债务,债主每天登门,不断地催债,陈重于是暗地里用自己的钱替这个人还清了债。同僚知道后对他千恩万谢,陈重却说:“不是我做的,大概是与我同姓名的人做的吧。”始终不提自己替人还债的恩惠。
【延伸阅读】
做好事不留名,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也是过去很多人一直信奉的态度。但是时至今日,低调谦卑仍少见,而高调张扬则多为。常有人做了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不但自己主动宣传,更有甚者,专以做好事为晋级的阶梯,藉此出名得利者不乏其人。我们当然不好说高调者人品就差,但就受恩惠者来说,他们心底应该是更喜欢前者。前些时候,网上流传一个发生在成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开了一家小面馆,但不幸的是,这个勤勉乐观的年轻人得了绝症,周边的人知道后,都自发地来他店中吃饭,吃一碗面,默默留下几百元,希望藉此帮助他渡过难关。这种做法既帮助了店主,同时又没有让他太过难堪。施恩和受惠都是在一种很有尊严的方式下完成的。反之,如果施恩者将受惠者拉到台前,让他的受惠行为众所周知,我想这个帮助即便很大,但从接受者心底来说,会感觉很难堪,自尊心受到伤害是显然的后果。陈重帮助同僚却不愿承认,大体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因为他只是想帮助对方脱难,并不希望为对方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否则同僚虽然放下了经济上的重担,却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陈重因为不留名,却获得了青史留名;雷锋因为不留名,却赢得了后世的大名。历史从来不会忘记那些真心帮助别人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