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3454】当下的哲学

(〔法〕阿兰·巴迪欧,〔斯诺文尼亚〕斯拉沃然·齐泽克著,蓝江、吴冠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7.3万字,2017年3月第1版,32元)

△共3篇:上篇——思考事件(巴迪欧);中篇——哲学并非一场对话(齐泽克);下篇——讨论(巴迪欧、齐泽克)

〇两人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对话的记录,包括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这既是一封哲学讨论的邀请函,也是一份关于两位今天仍在写作的、最具争议的哲学巨擘之思想引导。

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成问题的正是哲学本身,因为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学科所限制,它是陌生的、新的,它以“所有”的名义进行言说;齐泽克所相信的却正与人们期待的相反,他认为哲人必须介入,介入时代的诸种关键性问题,但他无法为这种介入提供任何方向,这表明“问题问得不对”,他认为改变论争所使用的术语,把哲学定格为反常性与溢出会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〇德国哲学家彼得·恩格尔曼:“贯穿这本书的问题,即哲人是否应该参与当下的事件并对之作出评论。是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在我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问题。把它特别放在一个哲学性的样态中加以讨论,再来回答,已经是不够的了——哲人不仅应该阐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

〇巴迪欧看来,整个哲学史中,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是最重要的三个哲人。

〇巴迪欧VS齐泽克:薄冰上的舞蹈者。

〇黑格尔确实是一个“总体性哲人”,但其“总体性”本身就内嵌裂口。

〇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执政期间,以邀请哲学家们到爱丽舍宫讨论政治和社会问题而著称,是一位知识分子型总统。

〇哲学情境的第一定义是:弄清选择,作出决断。哲学情境的第二定义是:弄清权力和真理之间的距离。

(2018年3月11日晚上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