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谒浆》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崔护《游城南》诗曰:“去年今日比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孟棨的《本事诗·情感》又据此敷演为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从此,“崔护谒浆”便成了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的热门题材,广泛流传于民间,脍炙人口。“人面桃花”也作为一个典故,常被人们引用。男女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却随即分离,男子追念往事旧情,便称之为“人面桃花之感”。

唐代的“崔护谒浆”故事

“崔护谒浆”故事来源于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孟棨字初中,曾在梧州做官。《本事诗》收集唐代诗人(包括一些无名氏诗人)的诗篇,敷演它的故事,品味其思想和艺术,既是诗话,又是小说,别开生面。很多名篇佳作和动人故事,因此得以流传于后世,崔护谒浆的故事,编在《本事诗》的《情感篇》,题为《崔护》。全文三百多字,言简意深,又笔隽永。美文供欣赏,兹录全文于下: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官,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氏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停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腃盼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曰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中华书局《历代诗话续编》)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何况又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季节。正是在这春色撩人的美好季节,下第书生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在“花木丛萃,寂若无人”之处,“酒渴求浆”,见到了一位绰约多姿的少女。于是,扣人心弦、摄人魂魄的爱情故事便产生了,一出由喜而悲,又转悲为喜的动人戏剧的帷幕被拉开了。

崔护,容貌俊美,性情温和。虽然孤洁寡合,又应试不售,依然举止优雅,情真意切。城郊平民少女,虽无富贵风流之态,却自有一种自然之美。他们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原是人性和人情之必然。崔护扣门,先是少女“自门隙窥之”,一窥之后,少女内心如何思想,作者并未明言。虽不能说欣喜若狂,她乐于一见相助,这是可以肯定的。少女手持杯水,“开门,设床,命坐”,这一连串的动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纵然是一见钟情,但素昧生平,谈些什么呢?少女便独自倚靠在园内桃花盛开的横树枝上,凝眸佇立,羞人答答,含情脉脉,好一幅桃花人面相映红的美妙图画!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如此的可意人儿,崔护耐不住,以言相挑逗。可是,害羞和矜持,使少女无言以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彼此目注者久之”,蕴含着千言万语,远胜于卿卿我我的喁喁私语。此刻,这一对少年男女已经心心相印了,于是当崔护告别之时,少女送到门口,显得那么地依依不舍,崔护则怀着无限的眷恋而归。

对于崔护来说,城南艳遇,虽事出偶然,却激起了他对少女的真诚之爱,这样故事便有了发展。

第二年的清明节又来到了,崔护思念少女之情不可压抑。于是又往城南去见少女。可是,院门如旧,门上却上了锁。先望异常的崔护提笔题诗于左扉。“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去年今日,少女给崔护留下的最美好、最深刻的印象。今年清明,桃花依旧那么鲜艳,春风仍然如此和煦,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了。今昔对比,怎不令崔护感叹不已。

不见伊人,死不罢休。数日之后,崔护又来城南,寻找他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于是,从听到哭声,见到少女老父,得知自己心爱的少女为情而病,在见到门扉题诗后又为情而死。这意外的噩耗,使多情的崔护伤心万分,也感动至极。经请求,他进入了少女的闺房,只见去年那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少女,如今安息在床榻之上,仍然是那样美丽动人。崔护走上前去,抬起她的头放在自己腿上,痛哭着祈祷:“我在这里啊!”顿时,奇迹出现了。少女双目开启,半天便复活了。经老人同意,有情人终于结成良缘。少女的为情而死,又为情复生,当然只是作者的美好理想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可是,真心到底的爱情。能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作者如此处理,正是对真执、纯洁爱情的热烈歌颂。作者的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和手法,对后来的“倩女离魂”和“杜丽娘慕色还魂”故事,显然有着启迪作用。

崔护谒浆的故事,作者写来雅致有味,不落熟套,在艺术上亦颇有特色。短短篇幅,出现了三个人物,除执着于真心爱情的崔护和少女的动人形象之外,少女老父亦如见其人。以《游城南》诗为契机,进行今昔对比,既别出心裁,又极为自然。整个故事虽并不错综复杂,却有人物,有动作,有悬念,有埋伏,有对话,极富戏剧性。语言简洁流畅,有丰富的潜台词,细节描写亦恰到好处。

戏曲舞台上的“崔护谒浆”故事

孟棨笔下的“崔护谒浆”,故事是那么地迷人,处理又极富匠心,戏剧性相当强,自然引起了后世戏曲家和说唱艺人们的强烈兴趣。

宋官本杂剧中有《崔护六么》、《崔护逍遥乐》各一本,宋话本有《崔护觅水》,诸宫调有《崔护谒浆》,可惜均已佚失。早期戏文则有《崔护觅水》,或题《觅水记》、《崔护觅水记》。此剧虽不见流传,却存残曲十六支。这十六曲共三套,第一套四曲,写崔护和朋友游春对唱;第二套九曲,有崔护独唱,少女独唱,崔护与少女对唱,女子与母亲对唱;第三套三曲,写少女思念崔护独唱。兹录第二套各曲,以见其思想和艺术之一斑。

[小石慢词][养花天]“赏芳菲,为酒渴无聊,故来觅水。值庄门重闭,弹指更弹指。”“正拈针线深闺里,谁击朱扉?待开取,未审何人到此。”[越调过曲][惜英台][祝英台]念书生离故里,此去赴春闱。[惜奴娇]风光一路,可人遍游赏芳菲。真奇,访柳寻花多佳致。闲消遗途中情味,饮三杯。为这春酲未醒,所以扣门求水。”

[前腔第二挨头][祝英台换头二]听启:念奴家年幼里,独守在香闺。[惜奴娇]今日老父,偶然往荒郊游戏。无绪,自共丫鬟拈针指。蓦听得弹击门儿,步轻移。瞥遇多才,却道是觅水这临贲。

[前腔第三换头][祝英台换头三]须知,奔取行程经过,酒渴故来此。[惜花娇]不拟娘行见迓,荷蒙亲启朱扉。心喜,悄似仙姿临凡世,亦何幸得瞻殊丽。莫嫌疑,急欲觅水解渴,早早便为行计。

[双调近词][海棠赚]“听得娘行,叫奴家有何事?”“问因依,这官人是谁氏?我娘行,缘何的都在门儿?”“只为这官儿酒渴,扣门觅水。”“听我叮咛,新汲凉浆请些个。”“谨领娘旨。”

[前腔换头]“君家款曲行轩,且从容耐烦取。”“蓦相逢,便肯留心恁如是。”“莫嫌迟,清泉水潇泛金杯。亲劝取官人,略略表奴真意。”“足见相怜,自愧劳烦甚无谓。盏儿收去。”[仙吕入双调过曲][月上海棠]……真个是

[沉醉海棠][沉醉东风]“谢得我娘行赐水,心儿里千欢喜。”[月上海棠]“相如病想已都除,不成礼望君休罪。”“真个美,便做玉液琼浆,也只如是。”

[川豆叶]“果然是,春酲顷刻都退。荷亲劝凉浆,多水恩意。”“君子之交,合当恁的。凉水大都一杯,算将来何足挂齿?“是则物轻人意美。”

(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

元代系剧白朴有《十六曲崔护谒浆》,是以崔护为主唱角的末本戏;尚仲贤亦有《崔护谒浆》,当以少女为主唱角的旦本戏。这两部出于名家之手的杂剧,可惜未见流传。

明代万历年间,王澹有《双合记》传奇,已佚。明未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评云:“人面桃花,情长而景短,引入他事,虑其蔓衍,不引入,又虑寂寥,所以此曲终未得为大观也。”金怀玉的《桃花记》,今存万历间刊本。此剧有鉴于直叙本事诗故事,未免寂寥。为了为崔护生色,增添出崔护维州说降,李德裕受之,牛僧孺劝帝勿纳,送还吐蕃;牛僧与需求婚不遂,以及杨嗣复义大救焚等等热闹好看的关目,其剧情梗概谓:护父崔鹏,与庄隐同年。幼时曾割襟订婚。鹏夫妇俱没,护不知其详。发解游西湖,见慕琼之美,固改姓名曰秦晋,庸书于庄,与慕琼私订婚约。入都登甲第,归过其宅,值琼他出,遂有题诗门及哭女复活之事。”另有无名氏的《登楼记》,情节关目与《桃花记》相似。此剧亦佚失,唯《曲海总目提要》有故事提要曰:

记中正旦为庄小姐,与桃花剧互异。盖护所遇之女本无姓名,故作者随意结撰也。谓崔护本于庄包庸书。庄女慕琼独居小楼,护见其美,乘夜登楼。慕琼背灯解衣,持针缝纫。护突前戏调,幕琼甚持正,而心亦爱护,不忍声张。及闻人声,护不得已而出,故以登楼作关目。言前后事迹皆因此也:大段则据本事。作者亦未知何人。庄宅佣书,庄女慕琼,全与金怀玉《桃花记》相似。但彼改姓名曰秦晋,而此直曰崔护,此则其各异者也。关目亦此直而彼曲,或先有《登楼记》,而怀玉又加改窜,未可知也。(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除了上述诸剧之外,明代敷演崔护谒浆故事的剧作,尚有凌濛初的四折杂剧《颠倒姻缘》,一名《桃花庄》,相传有凌氏自刊朱墨印本,惜未见流传。《远山堂剧品》云:“凌波旧有《桃花庄》剧,以韵调未谐而中废。及晤陈眉公,言‘微之《会真记》,张负崔也。欲传此张女以崔舍人死,死而复生,盖报张也。’凌大然之,因撺旧作一新之。人面桃花,崔、张卒以合卺。”传奇则有杨之炯的《玉杵记》(此记合裴航、崔护二人故事而成),无名氏的《题门记》。

清代以“崔护谒浆”故事为题材的剧作,有曹锡黼的《桃花吟》,舒位的《人面桃花》(佚)。《桃花吟》今存乾隆二十三年(1758)颐情阁原刊本,郑振铎收入了《清人杂剧初集》。《桃花吟》四折,分别题为《遘艳》、《再访》、《哭证》和《重圆》。

元、明、清敷演“崔护谒浆”故事的剧作,以明末孟称舜的《桃花人面》为最著名,也最有艺术独创性和美学价值。

孟称舜笔下的“崔护谒浆”故事

孟称舜,字子塞,或作子适、子若,别号小蓬莱卧子,花屿仙史。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生活于明末清初。明末的天启、崇祯年间是他的文学创作的丰富时期。

孟称舜是汤显祖之后的又一位积极鼓吹“情至”的“以情作使”的杰出戏曲家,当时人称赞他为“传情家第一手”。他的代表作《娇红记》传奇,“能道深情”,与《临川四梦》一样,亦是“情至”的颂歌,今人誉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他的《桃花人面》,同样是部道“深情”和颂“情至”之作。在众多的明清南杂剧中,它也无愧于思想和艺术兼美的佳构。

《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全剧五折。(清初收入《盛明杂剧》)虽取材于“崔护谒浆”故事,但情节关目有了极大的丰富,人物形象也更见光彩。孟称舜凭其大手笔,既克服了原作“情长而景短”的弱点,又避免了明人王澹《双合记》的弊病,故而搬诸场上,即大受欢迎。

在首折之前,有个“副末开场”。一阕[鹧鸪天],交代了作者创作此剧时的背景和心情。四句下场诗:“笑春风两度桃花,题红怨伤心崔氏。喜成亲再世姻缘,死相思痴情女子。”则相当于元杂剧的“题目正名”,概括了剧情大要。

第一折,可概括为“奇遇”二字,主要敷演崔护踏青散闷,酒渴求饮,初识叶蓁儿。

叶蓁儿是秦川城南庄叶老独生女,年逾二八,未获良缘。因虚度芳时,不胜惆怅。清明日,老父邻家赴宴,叶蓁儿空门独守。博陵崔护,年当弱冠,喜得一举进士,只恨未逢佳配。只因春光如醉,不胜伊人一方之想。到城郊寻春饮酒,踏青散闷。因酒渴求饮,轻叩朱扉,于是便出现了崔、叶初会的精采镜头:

(女下持水上)(开门揖生介)郎君请坐!(生)不敢!(转科)俺看这女子妖恣媚态,绰有余妍,可为绝世无双矣!此地何地,有此殊丽?

[寄生草]无意里遇仙姿。俏腰枝轻舞东风媚。俏眉梢淡写春山字。俏声音低送行云细。休道是花不知名分外娇,可正是妆来淡处多般丽。(女作斜倚觑生科)

[么](生)莫稔色,多芳韵,似巫山行雨时。剪湘波,俏眼儿阁住的盈盈泪。步香尘,小脚儿传出的臻臻致。袅花枝,俊庞面打扮的娇娇媚。则见他几度凭栏自想时,料应是一般景物伤人意,(生作觑女)(女低整衣科)[无和令](生)见了他详整罗衣,半含羞,半偷视。桃花人面画栏西。整相看不语时,东风笑殢人无二,荡得咱春心不自持。

看这女郎独倚庭柯,赋情无限。待小生以数言挑之,何如?(揖介)这一会,还未曾请问小姐上姓?(女)姓叶。(生)可有尊字吗?(女欲言又止科)(生)姐姐便说何妨!(女)小字蓁儿。(生)芳年多少?(女)十七岁。(生)姐姐可曾许了人么?(女不应)(生)姐姐便说与小生知道,却也何妨。(女作摇头科)(生笑)呀!却好与小一般,小生也未娶妻。小生还有一言。姐姐,你觑这半帘芳草,色有余姿。一树桃花,笑还未足。村庄之内,竟无一人为伴,可不冷落人也!(女低叹不语科)[上马娇](生)他那里独自把头低,尽着胡言冶语相调戏。却怎生不应俺一声儿?大都来眉尖眼角传心事,不由人不意惹心迷。

(生作辞介)小生偶到仙庄,谢姐姐见怜,以杯水相赠。桃花无恙,此意难忘。只恨的无缘对面,后会何期?(女作目注,不应,送生)(生回顾)(女长叹掩门介)早知相见难相傍,何似今朝不相见!(女下)

在这里,作者通过主唱角崔护的大段唱词和科介动作,不仅尽情地抒发了乍见蓁儿时的惊讶、爱慕和怜惜心情,也通过崔护的眼睛细致入微地刻划了春日里正在怀春的少女,看到俊俏男子时那种羞涩矜持,欲言又止,脉脉含情的神态和心理。《桃花人面》如此开场,可谓引人入胜,感人肺腑。若与原作《崔护》比较,剧作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已可见一斑。作者在“情至”新观念指导下,出手不凡的艺术构思和处理,于此亦略见端仉。

第二折可概括为“相思”二字,集中抒写了叶蓁儿的相思之苦。

蓁儿自那日偶遇人材聪俊的崔护,一见留情,别后相思,忽忽若有所失。村居冷落,陪伴她的唯有啼鸟和花枝,想到崔护的多情,自己的有意,“逗得人思魔病魔”。两下姻缘似有可期,无奈素味平生,衷情难诉。如今,只得“恨无聊薰香独坐”,盼望着崔生重到,好向他倾诉想思之苦。她寂寞聊赖,“压着衾儿卧,梦里人两个”。可是,贪欢只一晌,醒来“依旧悽惶的我”。她“悔不的手儿相携,语儿相洽,影儿相和。与他在花前同行共乐。”此折后半部分,邻女二人来看望蓁儿,不仅调节了场面,也进一步刻划了蓁儿的相思之苦。

第三折可概括为“再访”二字,主要描写崔护第二年清明再访蓁儿的情景。

崔护上场白说,自从去年遇见蓁儿之后,“回来茶不想,饭不思,因乞假离都,未及再访。”这一笔补得好,否则很难理解崔护为何时隔一年,再访伊人。

崔护一径行来,风景依稀。可是,“村庄冷落,朱扉镇锁。春风静掩,桃李笑无言”。于是,作者让崔护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那“千种恨”和“万般愁”从中观众看到了崔护真心爱蓁儿的内心世界。此折是独角戏,场面清冷。虽然文采斐然,耐人咀嚼,但作为舞台艺术,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还需提及的是,此折中崔护所题之诗,与《崔护》亦有小异。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四折,可概括为“痴病”二字。“叹当年旧事空存,到今日新愁更整。”正当蓁儿“愁恨恹恹,似醉如痴。无形有影,好事难成”之时,看到了门上崔护的题诗。请看剧作描写:

门上谁人题诗在此?(读科)呀,崔郎你来也!(转身欲赶科)(又转介)崔郎你又去了,哎!(坐地科)(父上)孩儿已到家了。呀,门上有几字哩!是那个崔护题诗在此?且去看孩儿问来。孩儿!你怎生坐在这里?(女惊起介)你来了!(见父急转介)爹,你回来了?(父)孩儿你回来,不向绣阁里去,却怎生坐在此?看你神思昏迷,语言惊遽,为着甚的?(女)孩儿一路回来,身子十分消乏。在此暂坐!(作背掩泪科)(父转)怪哩!俺看孩儿自去年来,常忽忽若有所失。如今这般模样,却是怎么?想是回来困倦,且待他将息片时,又来问她。幕归谁向灯前笑,只余寡女妮人娇。(下)(女)今日几乎决撒了也!哎,崔郎!崔郎!我看去年别后朝朝凝望,刻刻挂怀。自谓永无再见之期。谁料相盼经年,一时相失。天天!俺叶蓁儿直恁般命薄也呵!

这里,没有一句唱词,但通过科介和对话、独白,对蓁儿此时此刻的神思恍惚怀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刻划得入骨三分。完全可以想见,通过女伶的精湛表演,此段关目在舞台上肯定会感动人心。

“霎时错过锦前程”,蓁儿的痛苦完全可以想见。“您道咱桃花人面两相映。可知俺一般儿都是凄凉命。”相思成疾的蓁儿,是“凄凉命”,还是否极泰来?且看剧情的发展。

第五折,可概括为“三访”二字。这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

蓁儿“病恹恹瘦减身躯,泪零零眼波频注。”她想到“刘郎两度重来处”,心中只觉得苦。于是“把那时的一种春情,化做了七分怨绪,三分冷语”。她感叹“好姻缘直恁多艰阻”!当邻女二人前来探病之时,蓁儿便坦然相告心事,并嘱托后事。临死之前,蓁儿的一曲唱词值得玩味:

[么]想当初只为一杯水儿,害得这十分沉锢。咱如今也不愿做一个并冢鸳鸯,连理树枝,比目游鱼。崔郎啊,果若是我有缘,你有情。后期来处,也愿把一杯水儿浇奴坟墓。

也就在蓁儿殒绝之时,崔护三访来到。当他得知蓁儿为情而死后,痛定思痛,承认“是俺不合痛酸酸题了几句伤情话,把你个娇滴滴朱颜耽误。”想到他与蓁儿,“虽无六礼之期,偶有半面之雅”,要求到尸前哭奠一番。而蓁儿之父也后悔“不合将她耽误,致有今日之事”,于是“引生持女头枕生股哭科”。在崔护哭喊“姐姐,崔护在斯!崔护在斯!”声中,蓁儿复活了,又见到了“前日的题诗崔护”。崔护笑了,“喜的是旧情不断,新缘更续。”在父亲的同意下,蓁儿和崔护“同拜,取酒,酬射天地”,有情人终成着属。情终于战胜了礼,也战胜了死。执着于“情至”的青年男女,终于争得了幸福。于是,他们欢呼:

相思愿,今番足。生还死,情未灭。死还生,恨早枯:

他们歌唱:

从今后莺莺并转林问宿,燕燕于飞窗下呼。

综观全剧,《桃花人面》在思想和艺术上颇有特色。

崔护和蓁儿一见钟情,他们的相爱和结合,虽元家长的间阻,官府的箝束,但其中的波折,特别是蓁儿既刻骨相思,又难通情意,以致病倒殒命,这仍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女子的悲剧。这是一。其二,崔护和秦儿执着于“情至”,他们同样“生生死死为情多”。“生还死,情未灭;死还生,恨早枯”,这就是剧作的旨意。《人面桃花》也是一出“情至”的颂歌。剧作的艺术构思和处理,显然与汤显祖的得意杰作《牡丹亭》一脉相承。其三,此剧生动地剖析了初恋少女的内心世界,抒情色彩亦极为浓郁,洋溢着醉人的诗情画意,这与《牡丹亭》颇为相似。不过,虽然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全剧却以现实主义的直实描绘见长,这又与《牡丹亭》大异其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