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全集《广为国章第十一》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广为国章第十一

【原文】

明主之为国也,任于正,去于邪。邪则不忠,忠则必正,有正然后用其能。是故师保[1]道德,股肱贤良。内睦以文,外威以武,被服[2]礼乐,提防政刑。故得大化兴行,蛮夷率服[3],人臣和悦,邦国平康。此君能任臣,下忠上信之所致也。《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4]。”

【注释】

[1]师保:官名,负责辅佐皇帝和教导贵族子弟,有师和保,统称师保。 [2]被服:比喻蒙受某种风化或教益。 [3]率服:全部臣服。率,全部,一概。 [4]“济济多士”二句:济济一堂人才多,文王安宁国富强。济济,众多的样子。

【译文】

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要任用那些为人正直的人做官,远离那些奸邪之人。奸邪之人往往缺乏忠心,而忠心耿耿的人必定为人正直。用人首先要看他是不是行得正,然后才能使用他的才能。所以,选用皇上和贵族子弟的老师都很有道德修养,起用的辅佐大臣都十分贤能正直,对内则以文治而和睦,对外则依靠武力而使四方归附,广泛地施行礼义之教,慎重地施行刑罚。这样的话,就能使教化盛行,少数民族归顺,平民百姓和大臣都和睦相处,国家安定康乐、兴旺发达。这就是君主能任人唯贤,在下尽忠而在上信诚的缘故。《诗经》上说:“济济一堂人才多,文王安宁国富强。”

【解析】

这一章论述了君主如何识别和任用人才的问题,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要大胆任用那些为人正直的优秀人才,因为只有正直的人才会忠心耿耿,才能忠于国家、辅佐君王。

管理界有句名言:“人才摆错位置就会变成垃圾。”每个人专业不同,做事方式不同,性格各异,关键在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尽量发挥其长处而避其短处,以求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优秀的人才只有被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如果人才放在错误的位置,没有合理的使用那就等于浪费人才,就很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当今社会,如何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因此,知人善任的领导者必定能成就事业,成就事业的人也必定能知人善任。一个优秀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团队的人才放在他们最合适的位置,而不是本末倒置,将一个优秀的人才放在不应该在的位置上。让每个员工人尽其才、人得其所,才是最佳的用人策略。否则,任意地安排人才只会给团队造成负担,更容易让最优秀的人才流失。

俗话说得好:“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要将关键的东西用在关键的地方,它发挥的作用才会是最大化的。在人力资源的选育用留环节中,合理地使用人才,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使用人才过程中,若出现用人不当,同样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用人的环节,才能真正调动所选人才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典例阐幽

一身抵得百万兵的“廉将”

陈化成小时候就熟习水性,精通武艺,智勇过人。28岁时,加入清军水师。道光十年(1830)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水师进驻厦门。虽然陈化成位列福建省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在一间很小的普通民居里他一住就是10年,吃饭也很简单,大鱼大肉很少吃,喝酒时也就是炒一盘花生米。人们称他为“廉将”,也有人叫他“怜将”。意思是当了这么大的干部,却不知道享受,太可怜了!他巡阅台湾时,虽然带了很多将士,但对各地文武官员的“馈送”,一概不接受,受到百姓们的爱戴。

道光二十年(1840),陈化成调任江南提督。当时的两江总督是牛鉴,他得知陈化成生活很是俭朴,还以为他的工资不够花呢,便令军需处每10日送给他250两白银,陈化成每次都拒绝接受。

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吴淞江汇入长江的出口处,是保卫上海和长江门户的首要阵地。陈化成积极备战,大力加强阵地防御。

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他疏通了宝山顺通河,将挑出之土,修筑土城,加高海塘。他还积极倡议在上海设立铸炮厂,自造新炮,以供急用。他还从福建带来勇敢善战的亲兵1000人,分别驻守吴淞口、上海两处,并从中挑出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到各营去当教练。陈化成在吴淞口深得士卒的拥戴,连侵略者都很怕他,他们说:“不怕江南百万兵,只怕江南陈化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27艘英国军舰,在长江口外的鸡骨礁附近集结,并闯入吴淞口内测量水道。五月初八清晨6时,英国军舰开始进犯吴淞口。还没等敌人的军舰全部泊定,陈化成就发布了开炮的命令,英军的第二号战舰“布朗底”号被炮火打中,一名军官和几名水手当场毙命。就这样,双方展开了两个半小时的激烈炮战。清军在陈化成等的指挥下,士气十分高涨,“火力不但猛烈,而且也很准确”,英军旗舰被炮火打得伤痕累累,连侵略军也不得不叹服:“自从和中国军队交手以来,中国人的炮火就数这次最猛烈了。”

战斗从天刚放亮打到中午,陈化成一直在帐外挥旗发炮,与侵略军对击。但守小沙背的王志元却一炮不发;守东炮台的崔吉瑞也在那里看热闹;而牛鉴见炮战获胜,率兵教场观战,英舰击毁教场将台,牛鉴十分惊恐,急忙命令陈化成退兵,陈化成不答应,他便混在士兵中,向太仓方向溃逃了。英军看到这个情况,决定由海军陆战队在运河内登陆,全力包抄西炮台;英舰炮火也合力向西炮台阵地轰击。

就这样,陈化成带领亲兵数十人,坚持守卫在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炮兵牺牲了,他就补上去,亲点火药,向英军开炮。炮震得手受伤了,他还坚持指挥抬枪队、鸟枪队,向登岸侵略军射击。英军的炮弹轰伤了他的脚部,他仍然手执红旗,指挥施放大炮,岿然屹立。

登陆的英军扑了过来,陈化成身中洋枪7弹。当时他的身边仅有3人,陈化成对武进士刘国标说:“我不行了,你要砍掉我的脑袋,把我的身体扔到沟中。”说完就死去了。这次吴淞要塞保卫战,共击毁敌舰8艘,歼灭侵略军600余人。

陈化成的遗体,后来收敛在嘉定的关帝庙里。吴淞的百姓画了两张他的遗像,一张赠送给他的子孙,一张留在吴淞作纪念。下葬那一天,几万名老百姓赶来哭奠,杀牛祭祀,并在路边设置香案,一时哭声震天动地。上海人民在吴淞和上海城中,建起了陈化成纪念堂,并且塑像供奉,每年到了陈化成的生日时,人们纷纷前往凭吊追念,无不肃然起敬。

不徇私情的苏章

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过坏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几件颇为棘手的案子。可是有一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

苏章发现有几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调查。

调查的人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苏章大怒,决心马上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总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简直情胜手足。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行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想到自己正在处理这件案子,对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苏章十分为难。

再说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东窗事发,惊恐万状。他听说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苏章,心存几分侥幸,希望苏章能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是对于苏章清廉的名声他也有所耳闻,不知道苏章究竟会怎样对待自己。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苏章派来了手下人请他去赴宴。

苏章一见老友,忙迎上去拉着他的手,领他到酒席上坐下。两个人相对饮酒说话,痛痛快快地叙着旧情,苏章绝口不提案子的事,还不停地给老友夹菜,气氛很是融洽。这时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说道:“苏兄呀,我这个人真是命好,别人顶多有一个老天爷的照应,而我却得到了两个老天爷的荫护,实在是幸运啊!”

听了这话,苏章推开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脸正气地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尽私人的情谊;明天升堂审案,我仍然会公事公办。公是公,私是私,绝对不能混淆!”

第二天,苏章开堂审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国法将罪大恶极的清河太守正法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

清朝年羹尧,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颇具将才,曾经担任川陕总督多年。他早年就已经是胤禛(雍正)集团的成员,并且将自己的妹妹送给胤禛当侧福晋,以此来表示对主子的亲近和忠心。

康熙末年,由于太子被废,众皇子因此而加紧争夺皇位,胤禛当然也在暗中较着劲。他开始极力拉拢拥有兵权的朝中重臣,因为他非常清楚,要夺得皇位,除了自己要用精明务实的办事能力来博取父皇的信任外,还必须有朝中重臣的支持。于是,胤禛选择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二人。这二人在胤禛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帮了大忙。

雍正即位之初,年羹尧成为新政权的核心人物,被多次加官晋爵,还掌握军务等大权。除此之外,雍正帝还极其关心年羹尧家人,笼络备至。他甚至把年羹尧视作“恩人”,非但他自己嘉奖,还要求“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对年羹尧“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就这样以其过分的姿态、肉麻的言语,蒙骗、迷惑着年羹尧,而年羹尧则真以为皇帝老子将他视为知己,因此以皇帝老子为后台,居功恃傲、骄肆蛮横起来。当年羹尧凯旋之时,军威甚盛,盛气凌人。雍正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百官则伏地参拜,对于这一切,年羹尧却不为所动,与雍正并肩而行。这时的雍正见年羹尧对自己如此不恭,非常生气,开始对年羹尧产生嫌恶之意。

后来,雍正仅仅因为年羹尧在奏表中字迹潦草、成语倒装这种小小的错误,便下诏免去其大将军之职,调补杭州将军,以解除其兵权。其他臣僚们见年羹尧失宠,纷纷上奏皇上,检举揭发年羹尧的种种违法罪行。一时间,对于年羹尧的谣言、诋毁四起,生性猜忌的雍正便决意要杀掉年羹尧。

最后,议政大臣等罗列了年羹尧几条罪状,对其判处死刑,家属连坐。雍正念在年羹尧平定青海等地叛乱有功,令其赐死自裁。其父以年老免死,其子年富立斩,其余15岁以上的男子都发往广西、云南等地充军。族人全部革职,连亲近年家子孙的人,也以党附叛逆罪论处。

年羹尧在自己得宠的时候,恃宠自傲,目中无人,对皇上都不讲究最起码的礼节。结果不慎得罪皇上,待遇一落千丈,最后弄得个家族灭门的下场。

花木兰代父从军

木兰是商丘城东南济阳集的人。商丘县志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古时候济阳属谯;木兰是隋朝人,姓魏。不知为什么,后来编戏的把她编成姓花了。

木兰的父亲是一位能征惯战的老将军。隋朝末年,突厥不断兴兵侵略中华,老将军在边关杀敌立了很多功劳,也落了一身伤残,只好告老还家养病。

这一年,突厥人又突然发来大兵,要夺隋朝的江山。把守边关的兵将抵挡不住,眼看敌人就要打到内地来。朝廷急忙传旨:在军籍的一律去边关迎敌。

木兰听说身残多病的爹爹又要从征,急得不知怎么才好。她爹可不在乎,一见军帖,连忙命女儿给他备马。打惯仗的人嘛,一听说边关吃紧就心里冒火。

可是人老不比当年,老将军把盔甲往身上一披,觉得沉了;刀往手里一掂,觉得重了。他骑惯的那匹战马老了,从街上又买了一匹。谁知这匹马欺生,老将军往它跟前一偎,它又踢又蹦。老将军连上三次都没上得去,还差一点儿被它摔在地上。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心中暗叹:“老了啊,老了!”可是他不敢叹出声来,为啥?

他心里明白:自己年老体衰,身边只有一男一女,儿子年幼,还是个顽童;女儿木兰虽然大了,武艺也十分高强,可那时女孩儿家不兴当兵打仗。他就是说上八个“老了”,也没人来替他,只能叫全家人为他担心。老将军重新抖擞精神,正要再次上马,老伴上来阻止说:“木兰她爹,像你这风一刮就倒的身体,别说这马淘气,即使它服服帖帖让你骑上,到了边关又怎么打仗呢?”

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见到这种情况,在一旁早就打好了主意,她要替父从军。她正要把这个想法儿直说出来,可自古没有女孩儿家从军打仗的规矩,怕爹娘不允,话儿在喉咙眼里冲了几冲,没说出来。如今见娘上来劝爹,心里急得不知怎样才好,就说:“爹,您老人家先歇一歇,让女儿来驯驯这匹烈马!”说着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那马立时抖起鬃毛,“咴咴”地叫着,连掀带蹦地撒起野来。

只见木兰稳稳坐在马背上,一手拢缰,一手扬起马鞭朝马屁股上猛抽几下,那马就服服贴贴了,一拧尾巴,前蹄一伸,后蹄一蹬,像只离弦箭一样射了出去。马飞也似的跑,木兰却像骑在木头马上一样,一会儿,“镫里藏身”,一会儿“松枝倒挂”,一会儿“鹞子翻身”,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爹娘见她那个英武劲儿,不禁满口称赞。

木兰驰马跑了一圈,然后收住马缰,稳稳当当来到二老面前。娘望着木兰对老伴说:“这马在你手里是只老虎,可到了这妮子手里就成了绵羊了。”木兰爹说:“是啊是啊,这丫头的武艺,比起我当年来,只怕还要强几分哪!”

木兰一听,趁热打铁地说:“爹说的可是实话?”爹说:“这丫头,爹啥时候撒过谎呢?”木兰说:“这样说来,如果孩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父尽孝,为国尽忠,爹是会答应的了!”

“哎……这使不得,使不得!”“怎么使不得?”“你女扮男装,即使能够瞒得过去,可你已定了婚。订了婚的闺女就算婆家的人啦,况且你婆家又送过了好儿(定下了完婚的日子),爹爹怎能做得了主啊?”木兰再也没有话说,只好含着眼泪避开了爹娘。

木兰娘看透了女儿的心事,她疼女儿,也疼老伴,眼下无可奈何,只好帮着女儿说话:“我看这丫头的主意也使得。你不如去跟亲家说说。如果亲家不同意,你再上阵也不迟呀!”老将军想来想去,只好这样做了。

木兰的婆家姓赵,住在商丘城南、离济阳集不远的柘城,公爹也是一位久经疆场的老将。木兰爹见了亲家,寒暄了几句后才提及此事,亲家一连说:“好!好!我家俊生也闹着要替我应征,缠得我没有办法,只是碍着他的婚期将到;我正打算前去跟亲家商议呢!‘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既然孩子们有志报国,咱就成全他们。等他俩平贼回来再说完婚的事。”

就这样,木兰的愿望实现了。两家老人说定,让他俩冒充结拜的把兄弟一路同行。

到了军中,木兰被分到前线打仗,赵俊生被分去押送粮草。

木兰从小跟爹练就一身好武艺,爹又教她读过兵书,向她传过兵法,这次正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一连战败了突厥的几个上将。从此,敌人跟她交手,没有一个不胆怯的。她很快成了战场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被提拔为阵前将军。俊生每次听到木兰立功的消息,就在心里暗暗为她高兴。他自己也干得起劲,押运粮草从来没误过事。

有一次,赵俊生到内地运粮草回来,突然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木兰在战场上中了敌人的暗箭,伤得很重。赵俊生担心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总是想去看望木兰,因怕露了马脚,每次都是走到木兰的帐前又拐了回去。后来他终于忍耐不住,走进了木兰的大帐。

木兰正在重病中,听人报说有一位哥哥来看望她,立刻振作了精神。她离家这几年虽然一仗接着一仗打,没工夫想别的事,但自从躺在病床上,就不由得思念起家乡和亲人来。她想念爹,想念娘,想念她那顽皮可爱的小弟弟,想念她住的村庄和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但敌寇未平,虽然想念,也不能回家探望。如今听说有一位哥哥来看望她,她是多么高兴啊!

因为她曾事先与赵俊生约好,为了避嫌,不到得胜还乡的时候,谁也不许跟谁见面,所以她并没想到来的是俊生。当她看到来人正是赵俊生时,顾不得责备他违约,心里已是热乎乎的了。她望着身边的侍从,口里朝赵俊生喊着哥哥,那个眼泪呀,止不住的往外流。赵俊生坐在木兰的对面,说是因为押运粮草事忙,没来看望她。木兰只是点头,却说不出话来。只为怕被人看出破绽,两人虽然同在军中,中间好像隔了一座山啊!

木兰想到自己箭伤很重,找了几个医生都没治好,便伤心地对俊生说:“恐怕我这伤不会好了!为杀敌死在疆场,自己的生命没什么可惜的。只是今后不能在二老堂前尽孝。有朝一日哥哥若得还乡,望你在二老面前为我请罪。”俊生知道木兰说的“二老”是指公婆,也就是他自己的父母,不由一阵感动说:“你不要多想,安心养伤。日后若因箭伤落下残疾,我情愿把你接到家中,侍奉终生。”木兰见俊生对自己如此真诚,更加热泪纵横,感激地说:“你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元帅把木兰的功绩和病情一同奏明了皇上,皇上把最好的医生派到边关为木兰治伤。过了几个月,木兰的箭伤终于被治好了。她又像没中箭时一样,跃马挺枪,到阵上杀敌了。

敌人终于被打得大败,边关用不了那么多人,兵将们一批批离开边关,回家乡去了。

木兰替父从军那年仅只20岁,如今已经32了。离家从军时她还是个水灵灵的姑娘,如今她的脸上也生了皱纹。这时,国家的危机解除了,朝廷要对所有的将领论功封赏。木兰为父尽了孝,为国尽了忠,功名利禄一点也没看在眼里,她巴不得一步迈回家去跟亲人团聚,并了却自己的终身大事。归心似箭,她编个理由向皇上告了假,骑上快马,昼夜不停地往家急赶。

直到这会儿,从士兵到元帅,谁也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皇上打算封她个兵部尚书的官职,并且念她32岁尚未婚配,还打算把她招为附马呢。可是一等再等,木兰也不回京受封领赏。朝廷不知是怎么回事,派人到商丘一打听,才知道木兰原来是个大姑娘,回乡的第二天就跟赵俊生完婚了。

朝廷不但没怪她欺君,还派人给她和赵俊生送了块“天佑良缘”的金匾和好多礼品!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广为人们传诵。

晏子直言劝谏齐景公

战国时期,晏子为齐国宰相,一日,他陪同齐景公外出游玩,登上一座高山。齐景公站在山峰上,只见远处重峦叠嶂,一条水带绕山转,人们正在辽阔的田地上劳作。

景公顿觉心情舒畅,不由得感叹说:“真是大好河山!现在为我所有,只是不知以后又会是谁的天下!”景公本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会继承自己的功业,希望晏子能赞誉他的伟大,不料晏子却回答道:“我想可能是田成氏!”

景公有些生气,但也吃了一惊,恼怒地说:“一派胡言,我是一国之君,他区区一个田成氏,怎么会继我之后统治齐国呢?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晏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息怒!田成氏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他乐善好施。相形之下,您的征税就有些繁重。他不惜把自己的俸禄赏给大臣,救济贫穷的人们,他大笔大笔地向外借出,别人还的时候,他只收取很少的一部分,在齐国颇得人心。他说‘我的这些钱财本来就是取之于民,现在用之于民,是理所当然,我有什么好心疼的呢’。人民都为他的慷慨大方而感动,非常爱戴他。”

“不就是这些吗?我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信他能得天下!”

“可是人心很重要。他的慷慨和仁慈把有才能的人都集于自己门下,那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每次杀牛后,他只取其中的一份,其余的都分给士兵,其他物品也一样,因此士兵都心甘情愿为他战死。齐国遭受饥荒时,他向外施舍粮食,周和秦等地的百姓,在遇到困难时也都千里迢迢地投靠他。可以说他对人民是‘爱之如父母’,而人民对他则是‘归之如流水’。”

景公听后悲从中来:“那么本应由我后代继承的大业将被田成氏占去,那不是太悲哀了吗?难道我命该如此吗?”

晏子安慰道:“您又何必担忧呢?您可以像田成氏那样,亲近贤人,帮助穷人,放宽刑罚,抚恤老弱病残者,对军中将士施以恩惠,自然会人心所向。再加上国家现有的实力,就算是十个田成氏也不能夺去您的天下!”

然而,景公并没有把晏子的话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公元前386年,田成氏被列为诸侯;公元前379年,他没有受到任何阻挠就统一了齐国。齐景公的后代终于失去了王位。

师文亲师

师文,春秋时郑国一位杰出的音乐大师,曾从师于师襄。他是郑国宫廷音乐乐师的优秀代表人物。

师文听说鲁国有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师襄,于是就离开郑国去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弟子。师文苦苦哀求道:“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决不半途而废。”后来,师襄终于被师文的诚意和决心感动,收下了这个弟子。

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说:“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说:“老师,我并不是不会弹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一旦能够演奏完整的曲子的话,您就会认为我满师了,您就要让我走了,我就不会再有机会亲近老师了,所以我故意不弹。”师襄听完说:“那你就弹一首完整的曲子让我听听。”等师文弹奏完后,师襄终于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一个学生了。于是师襄就破格同意师文晚一点出师。师文就接着亲近他的老师,仔细琢磨老师弹曲子的技巧。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让师文弹奏一曲,想看看他的进步。师文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徵”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徵、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师襄兴奋异常,称赞道:“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相媲美呀!”后来,师襄和师文都成了齐名的一代音乐大师,这就是亲近老师的故事。

严把质量关的决心

阿华原先是一个小商人。后来他开起一家杂货店,专门做邮购业务,即顾客通过邮件订货,然后他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由于资金太少,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种商品,他做了5年,生意上一直没有什么起色,每年只能赚得几万块钱。他想,必须与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把生意做大。

当他萌发出合作的念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就遇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伙人。他们谈得很投机,并最终成立了一家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华辰。阿华有五年行业经验,阿华实力雄厚。两人联手,可谓相得益彰。合作第一年,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90万,比阿华搞单干时增长了十几倍。

阿华和阿辰都不懂经营管理,做点小生意还能凑合,生意大了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他们决定寻找一个有管理这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代替他们进行管理。

他们千辛万苦搜寻人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人选。这个人名叫阿博,他在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把公司大权全部授予他,自己则退居幕后。接受任命后,果然不负重托,兢兢业业地服务公司。他发现,做邮购业务与传统生意大不相同,一旦顾客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就很难调换。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顾客就会放弃邮购这种方式购买月产品,因此公司的发展会受到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陆伟博严把进货质量关,决不让劣质产品混进公司的仓库,以保证卖给顾客的每一件都是货真价实的商品。

有些厂商认为阿博对质量的要求过于苛刻,竟联合起来,拒绝向华辰公司供货。这是一件决定公司前途的大事,阿博拿不定主意,赶紧去找两位老板商量。阿华从内心深处赞赏阿博的做法,给他打气说:“你这些日子太辛苦了,如果能少卖几样东西,不是可以轻松一下吗?”

阿博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严把质量关的决心。那些厂商见抵制没有任何效果,担心生意被别的供货商抢走,最终不得不接受阿博的质量标准。

阿博刻意追求质量的经营策略,使华辰公司声誉也传播开来,10年之中,它的营业额增长了600多倍,高达数亿人民币。

忠诚是员工的试金石

阿忠在一家网络公司做技术总监,后来由于企业改变发展方向,他觉得这家企业不再适合自己,决定换一份工作。

阿忠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经历也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找一份工作不成问题。但是他还是希望能进一个大公司。后来有一家大型企业去招聘技术总监,这家企业在全美乃至世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很多IT业人士都希望能到这家企业来工作。张忠也去参加了应聘。

负责面试的主考官是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和负责技术方面工作的副总裁。对阿忠的专业能力他们并无挑剔,但是他们提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我们很欢迎你到我们企业工作,你的能力和资历都非常不错。我听说你以前所在的企业正在着手开发一个新的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应用软件,据说你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我们企业也在策划这方面的工作,你能否透露一些你原来企业的情况,你知道这对我们公司很重要,而且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中你的一个原因。”

副总裁用很期待的眼神看着阿忠,阿忠顿时觉得心都凉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公司,他很气愤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看来市场竞争的确需要一些非正当的手段。可惜,我没有那个能力!”他转身就走,突然又回过头对那个副总裁说:“你们希望看到你的员工在离开你的公司之后给其他公司透露情况吗?告诉你们,我有义务忠诚于我的企业,任何时候我都必须这么做,即使我已经离开。与获得一份工作相比,忠诚对我而言更重要。”

回来之后,阿忠知道自己肯定没戏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可惜,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很坦然。

出乎他意料的是,没过几天,阿忠收到了来自这家企业的一封信。信上写着:“你被录用了,不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能力,还有你的忠诚。”阿忠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用忠诚作为员工的试金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